岂无淇竹楗,汹汹势难回。
野色存鸥鹭,春心辨草莱。
中原瓠子口,使者柏梁台。
纵有呼天恸,天门迥未开。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行视高苑决口有感:诗人行走在高苑(地名),看到决口的洪水。
  2. 岂无淇竹楗,汹汹势难回:难道没有用淇竹制作的竹楗(一种用来堵塞水道的工具)吗?汹涌的水流是无法被阻挡的。
  3. 野色存鸥鹭,春心辨草莱:虽然洪水已经淹过了田野和草地,但仍然可以看到野鸟和鹭鸶在飞,春天的气息也依然存在。
  4. 中原瓠子口,使者柏梁台:这里指的是古代的黄河瓠子口,以及唐朝时诗人白居易曾在那里修建的柏梁台。
  5. 纵有呼天恸,天门迥未开:即使我大声呼喊,请求上天开天门放水,但是天门(指自然界的水源)却久久不开。

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写于他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时。诗人面对高苑决口的洪水,感慨自然的力量之大。诗中通过对比“淇竹楗”与“汹汹势”的洪水,表达了对自然力量无法抗拒的感叹。同时,诗人还提及了古代的水利工程和历史人物,如瓠子口、柏梁台等,这些历史元素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尽管诗人呼唤天门开,但最终未能实现,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无力感和无奈情绪。整首诗既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