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树扶秋老,藜筇引兴长。
短墙过秀色,小径袅幽香。
客自歌招隐,人殊胜辟疆。
前身是金粟,米汁但何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桂树扶秋老”,描绘了桂树在秋天依然挺拔的景象。这里的“秋老”指的是秋天的到来,而“桂树扶秋老”则形象地描绘了桂树在秋天依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句“藜筇引兴长”,“藜筇”是一种竹子制成的手杖,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手杖,象征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引兴长”则是指诗人的手杖引发了他对隐居生活的遐想。
第三句“短墙过秀色,小径袅幽香”,描绘了诗人漫步于乡村中的情景。这里的“秀色”指的是美丽的景色,而“小径袅幽香”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小径上行走时闻到的花香。
第四句“客自歌招隐,人殊胜辟疆”,描述了客人在唱歌时的情景。这里的“招隐”指的是隐士的生活方式,而“人殊胜辟疆”则意味着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珍惜和享受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句“前身是金粟,米汁但何妨”,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曾经是隐士身份的感慨。这里的“前身是金粟”指的是诗人曾经的修行经历,而“米汁但何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接受和认同。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