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桥边水,人稀明月多。
谁移木兰并,知有鄂君过。
会意言从简,忘名气自和。
翛然两不厌,柰此堠亭何。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青浦桥边,看到明月高悬,江水清澄。他想起朋友的离别,不禁感慨地写下这首七绝。全诗写景抒情,情深意远。

“过青浦屠明府长卿移舟见送”:路过青浦县时,遇到屠明府,明府要送我到船边。

“青浦桥边水,人稀明月多”:在桥边看见清澈的河水,只有我一个人,天上的月亮又圆又明亮,很孤单。

“谁移木兰并,知有鄂君过”:是谁把我像木兰一样从京城迁到这里?知道是鄂君从京城来到这里。

“会意言从简,忘名气自和”:彼此心照不宣,说话简单明了,不需要多余的修饰。

“翛然两不厌,奈此堠亭何”:我们两人相视一笑,没有厌烦感;但是驿站亭子的简陋让人难以忍受。

【答案】

译文:

路过青浦桥边,见到清澈的河水只有我一个人,天上的月亮又圆又明亮,很孤单。

是谁把我像木兰一样从京城迁到这里?知道是鄂君从京城来这里。

彼此心照不宣,说话简单明了,不需要多余的修饰。

我们两人相视一笑,没有厌烦感;但是驿站亭子的简陋让人难以忍受。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情深意远。首句写景,次句抒情,第三句叙事,末句作结,层层递进。

首句“过青浦屠明府长卿移舟见送”,是说经过青浦县,遇到了屠氏,并且被送到船上。这里“过青浦”是交代行踪,而“屠明府”是点出送行者的身份。“见送”,即被送至船上。“长卿”是指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他是汉武帝时著名的文学家、辞赋家。“移舟”,即乘船。这句的意思是说,在经过青浦县时,遇上了名叫屠明府的人,被送到船上来。

次句“青浦桥边水,人稀明月多”,是说站在桥上,看到清澈的河水只有我一个人,天上的月亮又圆又明亮,很孤单。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经过青浦县时遇到屠氏,并且被送到船上来。站在桥上,看见清澈的河水只有我一个人,天空的月亮又圆又明亮,很寂寞。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经过青浦县时遇到屠氏,并且被送到船上来。站在桥上,看见清澈的河水只有我一个人,天空的月亮又圆又明亮,很寂寞。

第三句“谁移木兰并,知有鄂君过”是说是谁把我像木兰一样从京城迁到这里?知道是鄂君从京城来到这里。“木兰并”,指木兰花。“鄂君”,即鄂王(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离骚》中曾提到“屈子忠贞之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楚怀王左徒屈原,博闻强志,新于国事,与群优同载,因祸为福,因败为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木兰并”,指木兰花。“鄂君”,指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第四句“会意言从简,忘名气自和”是说彼此心照不宣,说话简单明了,不需要多余的修饰。“会意”即相互理解,不用多说。“会意”即相互理解,不用多说。“忘名”“自和”是说不要以名声来约束自己(即不要过分拘束)。

末句“翛然两不厌,奈此堠亭何”是说我们两人相视一笑,没有厌烦感;但是驿站亭子的简陋让人难以忍受。“翛然”,本义为飘然,引申为洒脱的样子。“两不厌”意思是双方相处愉快而不厌倦。“奈”,即“奈何”,无可奈何的意思。“堠亭”,指古代供传递军情或邮传往来用的烽火台或瞭望台、瞭望哨所等。

这首诗写景抒情,写得非常含蓄蕴藉。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烘托自己的情怀,使诗歌具有了高度的艺术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