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结长沙涕,追随邺下游。
举头皆绛灌,何处着应刘。
虎观虽堪美,鸿都莫浪投。
菰芦天一曲,虚却李膺舟。

《友人潘景升文成而屈于试慷慨将游北雍余以诗壮之且招之》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友人潘景升文才出众却因应试而屈于试场,表达了对其的鼓励与期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 蕴结长沙涕:这里“长沙”指的是湖南长沙,古人常以泪滴比作湘江之泪。潘景升因应试而感伤,泪水不禁涌出。

  • 追随邺下游:邺,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暗喻北方的学术之地。潘景升决心追随先辈的脚步,游历北方,求学问之道。

  • 举头皆绛灌:绛侯,即周勃,汉朝开国功臣;灌婴,西汉名将。此处形容潘景升头顶的光环,如同这两位历史人物一般。

  • 何处着应刘:应刘,指东汉末年的刘备,这里比喻潘景升在学术界中的位置。他希望能像刘备一样,成为一代宗师。

  • 虎观虽堪美:虎观,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学府或研究机构。虽然环境优美,但潘景升更看重的是学术研究本身的价值。

  • 鸿都莫浪投:鸿都,东汉时设立的学校,以文学为主要内容。潘景升告诫自己,不要轻率地投身于那些只注重表面形式的教育机构。

  • 菰芦天一曲:菰芦,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常用来象征清高和纯洁。这里的“天一曲”可能意味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 空却李膺舟:李膺,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学识闻名。这里用李膺的船象征着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勇气。

这首诗不仅是对潘景升文才的赞赏,更是对他未来学术道路的期望和支持。通过对潘景升的鼓励与期待,王世贞展现了自己的文人情怀和对学术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于学问、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对个人成就与国家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