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护金田故不悭,何须更买沃洲山。
精蓝半割云霞表,飞锡长留天地间。
花里闭关中酒倦,柳边携榼施茶还。
亦知身世元无染,为拟医王迹未闲。

中庵上人建庵在苏州虎丘之半,作此赠之

法护金田故不悭(吝),何须更买沃洲山(《高僧传》云:吴县张公闻天竺寺有阿育王塔铭,乃于西河结草庵居之,因名草庵)?精蓝半割云霞表,飞锡长留天地间。

精蓝:即禅院,梵语“伽蓝”音译,佛教谓寺院。半割:指半截割去。

精蓝半割,意言我与寺院为邻。

精蓝半割,指我与寺院为邻,但非同住。

精蓝半割,意言我与寺院为邻,但非同住。

飞锡长留,意为佛法长存。

花里闭关中酒倦,柳边携榼施茶还。

中酒:饮酒过量之意。

榼,古代盛酒器,又称角子、榼子、榼榼。

施茶:以茶相赠。

亦知身世元无染,为拟医王迹未闲。

亦知身世:犹云知道身世。

元:原。

为拟医王:意谓想效法佛祖。

迹未闲:足迹未休。

赏析:

本诗是一首酬赠之作。作者法护对中庵上人的结庐虎丘表示赞赏,并赋诗相赠,表达自己愿效法佛祖而未休的心愿。全诗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脱物欲的人生态度。

首联:“法护金田故不悭,何须更买沃洲山。” 法护虽然已经拥有了金田寺,但并不吝啬,因此不必再购买沃洲山的庙宇。这里的“悭”,是指小气、吝惜的意思。这句诗意味着法护已经有了自己的寺庙,不需要再购买其他寺庙。这种淡泊名利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不屑一顾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

颔联:“精蓝半割云霞表,飞锡长留天地间。” 这两句诗描绘了中庵上人建庵的情景。法护将自己的寺庙建在了虎丘的半山腰上,使得寺庙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同时,他还将寺庙的一部分献给了佛教的圣地——佛祖舍利。这里的“飞锡”指的是僧人行走时携带的锡杖,象征着佛法的传播。“长留天地间”则意味着佛法永驻人间。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中庵上人的建庵之举,也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颈联:“花里闭关中酒倦,柳边携榼施茶还。” 这两句诗描绘了法护在寺庙里的生活情景。他在寺庙的花丛中闭关修行,饮酒之后感到疲倦。而在柳树旁边的酒馆里,他又带着酒壶去喝茶消遣。这里的“闭关”意味着法护在寺庙内闭门修行,远离尘世的喧嚣。而“携榼施茶”则暗示了他与僧侣们交流佛法、共饮美酒的情景。这两句诗展现了法护在修行之余享受生活的一面。

尾联:“亦知身世元无染,为拟医王迹未闲。”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看法。他认为自己的身世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纷扰,不再被世俗所染。而他之所以选择效法佛祖、传播佛法,是因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众生的关爱和拯救之心。这里的“医王”指的是佛陀,意指佛陀的救度众生的伟大使命。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定位,也体现了他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中庵上人建庵一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生态度。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