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藤绝巘锁丹寮,忽有钟声至泬寥。
万堞对分天堑色,千樯争上海门潮。
云低雁鹜行时断,日落鼋鼍卧转骄。
屈指旧游君莫哂,十年吾岂愧渔樵。
【注释】
金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因山上有金山寺而得名,又名东林。
绝巘:高峻的山岭。
钟声:佛寺报时的钟声。
泬寥:寂静无声。
堞(dié):城上矮墙。
海门潮:指钱塘江潮水。
鼋鼍(yuán tuó):大鱼。
屈指:伸指计算。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作者知静江府时。诗写重登金山寺,触景生情,感慨系之。全诗四联,首联写登山所见,颔、颈联写江边景色,末联写对旧友的忆及。
首联点出题中“重登”二字,并写登上绝顶所见景物:“苍藤绝巘锁丹寮。” 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与情浑然一体。苍藤,形容藤条的颜色;绝巘,形容山势的高耸。这两句的意思是:苍翠的藤蔓缠绕着陡峭的山岭,把金山寺紧紧地锁住。这里用“锁”字写出了“苍藤”的特点,突出了山岭的险峻,也写出了诗人登上山顶的心情。
颔联写登上金山寺后的所见所想。“忽有钟声至泬寥。”这句的意思是说,忽然之间听到从远方传来的钟声,使整个山谷都显得寂静无声了。这里用“忽有”一词,写出了诗人听到钟声的惊喜心情。而“至泬寥”则表现出诗人听到钟声后的心情。
颈联写的是金山寺周围的景色。“万堞对分天堑色,千樯争上海门潮。”意思是说,金山寺周围有成千上万的城楼,它们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道道防线,将长江天堑分成了两半,而江面上,无数船只在争先恐后地行驶,争相抢着过海门潮涌的水。这里用“对分”一词,表现了金山寺周围城楼众多的特点;用“争上”一词,表现了江面上船只之多;用“争抢”一词,则表现了船只争先恐后地驶向海门的景象。
末联是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云低雁鹜行时断,日落鼋鼍卧转骄。”意思是说,当云雾很低的时候,飞鸟在飞翔途中会突然停下来;当太阳落山的时候,海里的大鱼就会在翻滚的波浪中懒洋洋地躺着。这里用“低”和“转骄”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出了云雾和大鱼的不同状态和特征。
尾联的意思是说,我虽然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老朋友了,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遗憾。因为在我的心里,他们都是值得我尊敬的朋友。
这首诗通过写自己登上金山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金山寺周围景色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观画面,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写自己的感受,也表达了自己对旧友的思念之情,使得诗歌既有景物描写又有情感表达,达到了意境与情感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