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春望郁葱哉,矫首扶桑黛色开。
沧海潮吞丹鹫去,大江天卷白龙来。
凭陵不尽千秋语,辽落长悲六代才。
为喜摩尼施珠在,振衣还上妙高台。
重登金山作
春山春望郁葱哉,矫首扶桑黛色开。
沧海潮吞丹鹫去,大江天卷白龙来。
凭陵不尽千秋语,辽落长悲六代才。
为喜摩尼施珠在,振衣还上妙高台。
注释:
- 春山春望郁葱哉:春天的山峦春意盎然。
- 矫首扶桑黛色开:仰望东方太阳初升,天边的朝霞犹如美人的眉毛。
- 沧海潮吞丹鹫去:海水涌动时,如同将飞翔的丹鹫吞噬一般。
- 大江天卷白龙来:天空中的云彩被大江席卷,好似一条白龙飞来。
- 凭陵不尽千秋语:凭陵(攀登)不尽千年的历史。
- 辽落长悲六代才:辽(辽阔)落(空旷)着长(长久)悲叹六代(唐宋六代皇帝)的文采。
- 为喜摩尼施珠在:因为喜悦地发现摩尼石(佛教传说中的一种石头)。
- 振衣还上妙高台:穿上衣服再次登上妙高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登金山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的深深感慨。
第一句“春山春望郁葱哉”,描绘了春天的山峦春意盎然的景象,用“郁葱”来形容,生动形象。
第二句“矫首扶桑黛色开”,仰望东方太阳初升,天边的朝霞犹如美人的眉毛。这里用“矫首”、“扶桑”和“黛色”等词语,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人仿佛能看到那美丽的朝霞。
第三、四句“沧海潮吞丹鹫去,大江天卷白龙来”,描述了大海和大江的壮丽景象。其中,“沧海潮吞丹鹫去”形容海浪汹涌,如同要将飞翔的丹鹫吞噬一般;而“大江天卷白龙来”则形容天空中的云彩被大江席卷,好似一条白龙飞来。这两句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第五、六句“凭陵不尽千秋语,辽落长悲六代才”,则是对历史的感叹。其中,“凭陵不尽千秋语”表示历史的沧桑巨变,无穷无尽;而“辽落长悲六代才”则表达了对唐宋六代皇帝的文采的哀叹。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怀念。
最后两句“为喜摩尼施珠在,振衣还上妙高台”,则是表达了对佛法的信仰。其中,“为喜摩尼施珠在”表示因欢喜发现摩尼石,即佛教传说中的一种石头;而“振衣还上妙高台”则表示振衣而起,再次登上妙高台。这两句诗通过表达对佛法的信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