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玉节下青霄,拥传春风故里饶。
不为马卿金掌露,欲观枚叔广陵潮。
荷衣半入天香暖,藜杖初分社火遥。
见说蓬壶元咫尺,可将仙骨伴渔樵。
丹书玉节下青霄,拥传春风故里饶。
不为马卿金掌露,欲观枚叔广陵潮。
荷衣半入天香暖,藜杖初分社火遥。
见说蓬壶元咫尺,可将仙骨伴渔樵。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丹书玉节下青霄:这里的“丹书”指的是古代帝王颁发的诏书,而“玉节”则是朝廷官员的象征。诗中的“丹书玉节”意味着皇帝的圣旨或任命。下青霄则意味着这封圣旨或任命是从天上来,传达到人间的。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圣旨的高度尊重和期待,以及对新任务的兴奋和憧憬。
- 拥传春风故里饶:这里的“故里”指的是故乡或家乡。春风代表着温暖和生机,而“故里饶”则意味着故乡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美好的环境。这里的春风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春风,还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 不为马卿金掌露:这里的“马卿”指的是汉代辞赋家司马迁,字子长。他的《史记》被誉为“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金掌露则是指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的金印在掌上熠熠生辉。这里诗人用司马迁的才华与霍去病的成就来比喻自己的能力,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他人的辉煌而自卑,而是要以自己的才华去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 欲观枚叔广陵潮:这里的“枚叔”指的是西汉辞赋家扬雄,字子云。他的代表作《甘泉赋》被誉为“天下奇文”。广陵潮则是指扬州大运河上的壮丽景色,尤其是在夜晚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这里诗人通过扬雄的才华和广陵的美景来表达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未来创作成果的期待。
- 荷衣半入天香暖:这里的“荷衣”指的是荷花的衣裳,荷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天香暖则形容荷花散发出的香气浓郁而温馨。这里的“天香暖”不仅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 藜杖初分社火遥:这里的“藜杖”指的是藜木制成的手杖,藜木是一种坚韧且耐久的材料,常用于制作手杖。社火则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中的一种形式,人们在春节期间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这里诗人用藜杖和社火来比喻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愿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见说蓬壶元咫尺:这里的“蓬壶”指的是蓬莱仙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人们向往的理想境界。元咫尺则表示这个理想境界距离自己非常近,只需一步之遥即可达到。这里的“见说”表达了诗人听到这些消息后感到惊喜和激动的心情。他想象着自己能够像仙人一样自由自在地游览这个美丽的世界,享受无尽的乐趣和美好时光。
- 可将仙骨伴渔樵:这里的“仙骨”指的是仙人般的品质和气质。渔樵则分别代表渔民和樵夫,他们都是辛勤劳作、勤劳朴实的人。这里诗人用“仙骨”和“渔樵”来比喻自己虽然已经年老体衰,但仍然保持着勤劳朴实的品质和精神,愿意像普通人一样过简朴的生活,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他对物质财富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丹书玉节、春风、马卿、枚叔、广陵潮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前辈学者的崇敬,以及对个人才华和未来成就的信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