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名总愧尺书求,况遇相如已倦游。
席帽初抛燕市日,隐囊徐坐晋陵秋。
人中变色偏谈虎,老去全身且应牛。
纵得量移君不羡,好携双桨待沧洲。

解析:

  • 第1联: 微名总愧尺书求,况遇相如已倦游。
  • “微名”表示微小的名声或地位,而“总愧尺书求”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感到惭愧,觉得自己只是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微小意愿。这里的“相如”可能指的是汉代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而“已倦游”则表示他对此已经厌倦。
  • 第2联: 席帽初抛燕市日,隐囊徐坐晋陵秋。
  • “席帽”可能是指一种轻便的帽子,这里用来象征文人的身份和态度,即放下身段、放下名利。“抛”字表明诗人在燕市(古地名,位于今江苏一带)的某个时刻,毅然决然地舍弃了曾经追求的东西。而“隐囊”则可能是指隐居的状态,暗示诗人选择退隐。“徐”字表明这种转变是慢慢来的,没有急躁。“坐”字则是诗人的行为,表明他选择了静坐,享受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
  • 第3联: 人中变色偏谈虎,老去全身且应牛。
  • “人中变色”形容人在面对危险时的反应,但在这里,诗人用它来表达自己虽然面临困境,却能够泰然处之的态度。“偏谈虎”可能暗指诗人在某些情况下,敢于谈论或批评像老虎一样的恶势力或强权。“老去全身”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岁增长的感慨;“且应牛”可能意味着即使到了老年,诗人也愿意像牛一样默默耕耘,不张扬自己的成就。
  • 第4联: 纵得量移君不羡,好携双桨待沧洲。
  • “纵得量移”可能是指获得了某种官职或者地位的提升。“君不羡”表明诗人并不羡慕这种地位的改变。“双桨待沧洲”中的“沧州”指一个地名,可能是诗人计划前往的地方。“好携双桨”则表明诗人想要携带船桨,准备去那个地方旅行或定居。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对未来的态度。从一开始对名利的追求到现在的淡泊名利,从曾经的忙碌到现在的安静生活,诗人经历了深刻的内心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更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上。他不再追求外在的荣誉和地位,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和自我实现。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成熟和智慧,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