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公子安足奇,汉阴丈人真我师。
忘机顿觉天地阔,息意不受风云疑。
汲罢蛟龙归晓瓮,灌馀鳞甲长春畦。
朱门信是弦堪绝,为尔仍翻流水辞。

王世贞的《灌息轩为用晦赋》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景观描绘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西园公子安足奇,汉阴丈人真我师。”表达了作者对西园公子(指名门望族子弟)的轻视,认为他们不足为奇,而认为汉阴丈人(即隐居山林的隐士)才是真正的老师。这里的“汉阴”指的是山南地区,“丈人”是对隐士的尊称。王世贞通过对比表明自己更认同隐逸的生活和精神境界。

第二句“忘机顿觉天地阔,息意不受风云疑。”进一步展开前文的思想,诗人通过“忘机”(忘却世俗的机巧和纷争)来体会生活的宽广和自由,而“息意”(内心宁静,不随外物动摇)则使心境不被外界风云所迷惑,体现了诗人追求的内心平和与超然世外的境界。

第三四句“汲罢蛟龙归晓瓮,灌余鳞甲长春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诗人描述早晨汲水的情境,比喻自己的学识和才能如同蛟龙般强大,能够汲取知识,也如同春日灌溉后的田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五句“朱门信是弦堪绝,为尔仍翻流水辞。”反映了诗人对于富贵人家(象征权力中心或权贵阶层的“朱门”)的看法。这里提到“弦”可能指的是琴瑟等乐器,象征着文人墨客的雅致生活。诗人表达了一种观点:在富贵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高洁,不为权贵所动,依然保持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修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世俗社会中保持自我的原则。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还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通过对《灌息轩为用晦赋》的深入解读,可以看到王世贞如何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更是对理想人格的一种追求和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