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转峰回寺宛然,古桥深草锁戋戋。
客将流水同无住,僧似长松不记年。
法食喜分龙女供,禅房幽借鹿麑眠。
行歌颇爱归途好,屐齿斜阳乍一穿。

资庆寺

径转峰回寺宛然,古桥深草锁戋戋。

客将流水同无住,僧似长松不记年。

法食喜分龙女供,禅房幽借鹿麑眠。

行歌颇爱归途好,屐齿斜阳乍一穿。

注释:

  1. 资庆寺: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2. 径转峰回寺宛然:形容寺庙周围的景色,山径弯曲,山峰回环,使得整个寺庙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
  3. 古桥深草锁戋戋:古老的石桥横跨在深深的草丛中,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4. 客将流水同无住:客人将清澈的流水与佛教的“无住”理念相联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5. 僧似长松不记年:和尚们如同参天的松树一样,岁月流转,他们却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这句话赞美了僧侣们的修行和坚韧。
  6. 法食喜分龙女供:僧人在法会中享用的食物,常常有龙女提供的供养,这象征着佛法的力量和尊贵。
  7. 禅房幽借鹿麑眠:禅房内幽静,仿佛能听到鹿麑(即小鹿)的叫声。这里的“幽”字,既指禅房的宁静,也暗喻了禅宗追求的内心寂静。
  8. 行歌颇爱归途好:在行走的路上,喜欢欣赏归家的美好,这里的“归途”不仅指回家的路,也隐喻着人生旅途中的回归和安宁。
  9. 屐齿斜阳乍一穿:夕阳下,僧人的鞋齿印似乎被斜阳照亮,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归途画面,让人感受到旅途中的平和与满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资庆寺的描写,展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僧侣的生活状态。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和谐的世界,使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魅力和深邃。同时,诗中的意象如山水、草木、动物等都富含象征意义,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