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爆竹不须催,病怯流年又一回。
已遣黄鸡驱腊去,真成白雪和春来。
盘中传菜犹疑柏,庭际封条总是梅。
任使台官傅酒诰,可能兹日废衔杯。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正月初六,时年作者四十四岁。此诗首句起笔不凡,开门见山点出“已卯元日”,即大年初一。“雪中小饮试笔”五字中,有三层意思:一是说天气严寒,小饮试笔;二是说自己年老多病,不堪寒冷;三是为了应景,在除夕、立春之际写点诗文。
第二句“柴门爆竹不须催”,是说自己对过年的习俗并不十分在意。“柴门”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住在乡野之中,与世隔绝,没有官场应酬之累。他厌恶那些为官的人,认为他们都是些利欲熏心之徒,为了名利而争权夺利,不顾百姓死活。所以他说:“柴门爆竹不须催”。
第三句“病怯流年又一回”,是说岁月流逝,自己已经老了,又回到了原点。“流年”二字很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无情,也写出了诗人的无奈和伤感。“又一回”三个字更是把诗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四句“已遣黄鸡驱腊去,真成白雪和春来”两句中,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诗人已经在除夕之夜赶走了腊日,迎接了新春;二是说诗人在除夕之夜写下了这首《除夜小集忆往》诗。这两句中的“已”字用得很好,它既写出了诗人在除夕之夜早早就起床写作的情景,又表现了诗人对除夕之夜的珍惜之情。
第五句“盘中传菜犹疑柏,庭际封条总是梅”两句中,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诗人在除夕之夜品尝美食时,还怀疑菜肴中是否掺杂了柏叶,因为柏叶的味道很难闻;二是说庭院里到处都是梅树,都长满了梅花。这两句中的“犹疑”“总是”两个词语用得很巧妙,它们既写出了诗人对食物的好奇,又表现出了他对于大自然的喜爱。
第六句“任使台官傅酒诰,可能兹日废衔杯”两句中,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即使台官们来传达皇帝的命令,也阻止不了自己饮酒的乐趣;二是说即使皇帝下命令禁止饮酒,自己也一定不会放弃。这两句中的“任使”“可能”两个词语用得很巧妙,它们既表现出了诗人的自信和豪放,又表现出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除夕之夜生活情趣的小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的“柴门”、“爆竹”、“黄鸡”、“白雪”、“柏叶”、“梅花”等词都很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场景之中。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