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银鱼焚不迟,居然陶令傍东篱。
谁云晚节无三友,忽许天香借一枝。
赐紫独应夸彩服,配黄双可荐金卮。
知公大是春秋笔,能遣风光并此时。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朝做官时,被派去留赏菊时偶然发现一株紫牡丹而写的。诗中表达了他对自己仕途坎坷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官场生活的讽刺。
译文:
学士(指诗人)用银鱼点燃蜡烛,不迟延,居然陶令(陶渊明)傍东篱,悠然自得。
谁言晚节无三友?忽许天香借一枝。
赐紫独应夸彩服,配黄双可荐金卮。
知公大是春秋笔,能遣风光并此时。
注释:
- 学士: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 银鱼:一种古代用来照明的灯具。
- 陶令: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
- 东篱:陶渊明曾经隐居于东边的篱笆旁。
- 三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香气。
- 彩服:华丽的衣服。
- 配黄:指颜色搭配黄色。
- 金卮:珍贵的酒器。
- 春秋笔:比喻文章如春秋史书,有褒贬之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官场生活的感慨。他用“学士”自称,表示自己的身份地位。然后,他用“陶令傍东篱”来表达自己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隐居山林、远离官场的愿望。接着,他用“忽许天香借一枝”来形容紫牡丹的美丽和独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才华和地位。最后,他用“知公大是春秋笔”来表达自己对诗人文章的评价,认为他的文风如同春秋史书,具有鲜明的褒贬之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