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标通德宛如斯,屈指登堂十四期。
不为龙门孤转峻,自缘狐性老多疑。
谈深忽出忧天语,病久方知荷帝私。
试捻霜髭两相问,于今得似秣陵时。
【注释】
- 过:拜访。大宗伯:官名,即太师。徐公:指徐铉,字鼎臣,唐朝文学家、书法家。通德宛如斯:比喻徐公的品德高尚。屈指登堂十四期:指徐公从年轻时到四十岁之间,共经过了十四年。期,同“纪”
- 不为:不是指。龙门:指龙门山,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孤转峻:形容仕途坎坷。自缘狐性老多疑:指徐公为人谨慎,多疑易虑。
- 谈深忽出忧天语:指徐公善于谈论时事,常常忧国忧民。忽出,突然说出。
- 病久方知荷帝私:指徐公长期患病,才体会到帝王对自己的恩宠。
- 试捻霜髭两相问:指诗人与徐公见面时,两人相互问候。
- 于今得似秣陵时:指现在能够与徐公相比的只有唐明皇时期。秣陵:指金陵,即今南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好友徐铉的赠答之作。全诗先赞扬了徐铉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接着表达了对他晚年病中仍然关心国家的深切关怀,并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最后祝愿徐铉能像唐玄宗那样有作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首联“旧标通德宛如斯,屈指登堂十四期。”是赞扬徐铉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其中,“旧标通德宛如斯”指的是徐铉一直以来都以高尚的品德为世人所敬仰;“屈指登堂十四期”则是指他一生都在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历经十四个春秋才达到了顶峰。
颔联“不为龙门孤转峻,自缘狐性老多疑。”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徐铉晚年病中的担忧。这里,“不为龙门孤转峻”意指徐铉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坚韧不拔地追求着更高远的理想;而“自缘狐性老多疑”则是指徐铉由于年事已高,变得多疑而难以决断。
颈联“谈深忽出忧天语,病久方知荷帝私。”则是诗人对徐铉的深切关怀。这里,“谈深忽出忧天语”意指徐铉在谈论国家大事时总是充满忧国忧民的心情;而“病久方知荷帝私”则是指徐铉长期患病,才能够深刻体会到帝王对自己的恩宠。
尾联“试捻霜髭两相问,于今得似秣陵时。”则是诗人对徐铉的祝愿。这里,“试捻霜髭两相问”意指徐铉与诗人见面时互相问候;而“于今得似秣陵时”则是指在现在这个时代里,能够像唐玄宗那样有作为的人已经不多了。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赞美徐铉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以及对其晚年病中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