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奴玉镜台,安侬七宝镜。
奴自当奴心,侬自怜侬命。

【注】嘉则:诗人的号。长卿,司马相如字。五言绝句二十首:指司马相如《子虚赋》等作品。有如:好像、似乎。乐府:古代一种诗歌体裁。有如:好像、似乎。咏史:写历史故事的诗篇。漫为倚答:随意地应和。当更许我事不许我情也:应该允许我的事情,不应该允许我的情志。仰山师云神道:拜见山中的道士说,神仙的道路。不无佛法:不是没有佛法。须还老夫在一笑避雨陵:必须回来和我在一起,一起笑避雨陵。

译文:

嘉则司马相如又用他的五言绝句二十首来博取和作,像似乐府诗,又像似咏史诗一样,随意地应对着,应该允许我的事情,不应该允许我的情志。你仰见山中道士说,神仙的道路,不是没有佛法,但必须回来和我在一起,一起笑避雨陵。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酬和之作。嘉则是司马相如的号,其人善作赋,尤工七言古诗。据《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少时则好读书,学本于六艺”,后因才高而“武帝天汉间,以为文成之颂”。其《子虚赋》“楚人有献技于汉者,夫臛质好,适口者珍”一赋,“大弘取士之义”,故后人称其为“辞宗”。此诗乃其酬和友人之作。

嘉则此诗,共二十首,或拟乐府,或仿咏史,皆随意应和,且皆以五言绝句为之,形式整齐。其中第一、第二两首拟乐府,第四、第五两首拟咏史,其他各首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各具特色。《乐府古题要解》谓:“相如《子虚赋》序:‘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其徒属,迎使者于云梦之野。’《子虚》《大人赋》序:‘楚使子虚……遂游云梦,南至雄鸠﹑雕鹊﹑栎阳,遍观极览,遂叹曰:“凡物不足以最(充)志意。”于是草创乎游说之赋。”“子虚”、“大人”,即指楚使子虚,亦称子虚乌有先生。子虚乌有先生游于楚国云梦之泽。他见楚王所陈列的宝物之多,便写了这组赋来夸耀楚国的富强;而当他看到楚王宫殿的豪华壮丽以及楚王本人的威风凛凛时,不禁自愧不如,感叹自己不过是“空语”而已,于是便写下了《子虚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的主旨是宣扬汉代的国富民强,并以此来说明汉朝的兴盛。然而在这篇赋中,作者却从“子虚”这个楚国的使者的角度来观察和描绘楚庄王的豪华生活,从而表现出对楚庄王及其统治的不满情绪。这种写法虽然显得有些夸张,但却更能体现作者的真实感情。因此,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楚庄王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于楚王的不满情绪。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酬和之作。嘉则是司马相如的号,其人善作赋,尤工七言古诗。据《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少时则好读书,学本于六艺”,后因才高而“武帝天汉间,以为文成之颂”。其《子虚赋》“楚人有献技于汉者,夫臛质好,适口者珍”一赋,“大弘取士之义”,故后人称其为“辞宗”。此诗乃其酬和友人之作。

嘉则有二十首五言绝句,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此诗以赋体入诗,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全篇以赋体出之,语言华丽而富有文采。前两句以赋体写出了诗人对楚王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统治的不满情绪。后两句则以赋体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态度。整首诗语言流畅而富有文采,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