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云歌罢舞回风,夜半腰支不属公。
屈戍乍摇纱影弄,可应人是顾宏中。
【注释】
夜宴图:即《韩熙载夜宴图》。唐韩渥(字叔夏,一作叔文)所画,描绘韩熙载家夜宴的豪华场面。韩熙载:唐代宰相。据《唐诗纪事》卷三八记载:“韩渥尝于汴州韩氏之园中,有花数百余种,皆异色。因作《韩诗外传》以咏之。”夜宴图:即《韩熙载夜宴图》。唐韩渥(字叔夏,一作叔文)所画,描绘韩熙载家夜宴的豪华场面。夜半:深夜。腰支:指歌伎。属公:归属某人。屈戍:城上的女墙;这里指城墙上的女墙。纱影:指屏风上绘的纱帘映出的月影。顾宏中:人名。《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下·艺文志》记:“顾宏中,吴郡人,能为曲、赋、铭、赞、碑、表、颂及杂文笔,又善鼓琴,能自调宫商。其辞赋多感伤时事。”
【赏析】
这是一首借题发挥的诗作。全诗以“夜宴图”为题,却不是直接描写宴会,而是通过写宴会中的歌妓来表现主人的豪奢和宴会的热闹。首句“遏云歌罢舞回风”。这一句是写歌妓唱歌的情景。在古代,歌唱时常常用“遏云”,意思是歌声高亢,直冲云霄。“遏云”二字用得极妙,它既形容歌声的高亢,又突出了歌者的技艺,还渲染了气氛。歌者唱完一曲之后,舞也随着歌声而结束,好像连空气都被这美妙的声音震动起来,回旋着飘荡。第二句“夜半腰支不属公”,写的是歌妓们轮流上场表演歌舞的情形。这里的“腰支”当是歌妓们的腰身,也就是她们的身体,因为她们在表演歌舞时,都穿着长裙,所以用“腰支”来称呼她们的身体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歌妓们轮流上台表演,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下来。“不属公”是说这些歌伎不属于主人韩熙载。
第三句“屈戍乍摇纱影弄”。这一句写的是歌妓们一边跳舞一边挥动着纱帘,仿佛是在摇晃着城墙上的女墙。这两句诗都是描写歌妓们表演歌舞的情景。“遏云”“夜半”“腰支”等词都用得很美,但它们并不是诗的主要部分。诗的主要内容还是集中在歌妓表演歌舞的情景上,特别是那挥动纱帘的动作上。第四句“可应人是顾宏中”,这一句是说歌妓们的表演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连顾宏中这样的人都来了,而且他还在看呢!“可应人”是“值得注意”的意思,“人”指观众,“可应人”就是引起人们兴趣的意思。
这首诗从题目上看似乎是写韩氏家中的夜宴,但实际上它是借题发挥的。诗中主要写了两个场面:一是歌妓们登台表演歌舞;二是韩氏家中举行夜宴。这两个画面虽然不同,但是相互联系着:歌妓们在台上表演,正是为了吸引那些观看夜宴的人;而韩氏家中举行的盛大夜宴,又是为了给歌妓们提供一个表演歌舞的机会。因此,可以说这首诗是以歌妓表演歌舞作为主要画面,以韩氏家的夜宴作为次要画面,从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歌伎的形象。这个形象非常鲜明生动。诗中的歌伎们一个个都是那么美丽动人,她们的舞蹈和歌唱都十分出色,能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诗人对歌伎的描绘非常细致入微,如“遏云”“腰支”等词语,不仅写出了歌伎们演唱时的姿态,还写出了她们演唱时的情绪。尤其是“遏云”“夜半”这样的诗句,更加突出了歌伎演唱时那种高亢激越的声音,使读者仿佛听到了她们那悠扬动听的歌声。另外,诗人还通过描写歌伎们的表演来表现主人的豪奢,从而进一步烘托出宴会的气氛。这种写法很有特点,也很有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