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作薜萝春,物色劳君到隐沦。
圣代夔龙方接席,可能容得弃瓢人。
【注释】陆少宰:指陆贽,字公权,唐代诗人。绳上:即绳愆,为古人所服的带子,用以束腰,表示不越轨。山中:隐士居处。夔、龙:古代传说中帝王的两种象征。接席:指入朝辅政。圣代:圣明的时代。弃瓢人:指隐士。
【赏析】此诗是陆贽在唐穆宗长庆四年(824)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所作。当时,宦官势力猖獗,朝廷腐败,他上书力谏,得罪了宦官,被贬为忠州刺史。后来,他在赴任途中,又经过山中,作此诗赠别隐居的友人。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厚意。
首句“东风不作”,写自己被贬到忠州,正是春日迟迟的时候,而自己却无心观赏春天的景色,更无心游赏那繁花似锦的郊野,而是忧心忡忡地来到这深山隐居之地,与友人相别。“物色劳君”两句,写自己因被贬而心情忧郁,来到这山中隐居之处,本想与隐居者共话友情,但见隐居者正忙于修整衣冠准备远行,于是感到十分惭愧,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与他们为伍。
“圣代”两句,写隐居者的处境。“圣代”,指唐朝,这里指皇帝时代;“夔龙”,指辅佐皇帝的贤臣,这里比喻隐居者的抱负和才能。“方接席”,指隐居者将有机会辅佐皇帝;“可能容得弃瓢人”,指隐居者有才华而得不到施展,只能像陶渊明那样归去隐居。
“圣代”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者的同情和惋惜,也流露出自己对隐居者的钦慕之情。“圣代”两句,既是对隐居者的赞颂,也是对自己被贬后处境的自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