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都无一日闲,暂闲如在补陀山。
难将面目从师勘,且向潮音洞里还。
【注释】
补陀:梵语“波若”(Bodhi)的音译,意译为“智慧”。
谒诗:指拜谒诗人。
潮音洞:山名,在今江苏镇江市金山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南京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佛教净土宗的向往。
前两句说,我百日来都没有空闲时间,但一旦有空就如进入补陀山一样,心无旁骛。补陀山是佛教净土宗的重要修行地,这里比喻修行者心境清净,可以远离尘世烦恼。
我不能当面问佛祖如何修行,只能暂时回潮音洞里去寻求答案。潮音洞是佛教净土宗修行者的圣地,在这里,修行者可以听到佛陀的声音,得到修行指导。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佛教净土宗的向往和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