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影旌旗接,涛声鼓吹兼。
雨拖残日脚,山割乱云尖。
淮舰虽宽斗,齐师未解严。
疮痍心转塞,骨肉泪频沾。
恩泽诗书负,烽烟号令添。
如何重推毂,翻使捷书淹。
《安东候警有述》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当时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诗中描写了边关的景色、战事和人民的痛苦生活。
首联:“树影旌旗接,涛声鼓吹兼。”
- 树影:树木的影子。
- 旌旗:古代军队的旗帜。
- 涛声:海浪的声音。
- 鼓吹:古代军乐。
- 兼:同时具备。
这两句描绘的是边疆的景象,树影与旌旗相接映衬着海涛声,而鼓吹声则伴随着海浪的起伏。
颔联:“雨拖残日脚,山割乱云尖。”
- 残日脚:夕阳西下时留下的痕迹,如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地面上。
- 乱云尖:天空中的乌云密集到仿佛要割掉山峰一般。
这两句描绘的是天气和自然景观,雨滴拖住夕阳的余晖,使得残阳似乎被雨水拖长;而乌云密布至山顶,形成了一幅壮观的山水画卷。
颈联:“淮舰虽宽斗,齐师未解严。”
- 淮舰:古代战舰。
- 宽斗:船舱宽敞,容纳更多士兵。
- 齐师:指齐国的军队。
- 解严:解除警戒,准备战斗。
这两句描写的是战争的准备状况,虽然船只宽敞,但齐国的军队还没有放松警惕。
尾联:“疮痍心转塞,骨肉泪频沾。”
- 疮痍:创伤、伤痕。
- 心转塞:内心感到极度痛苦。
- 骨肉泪频沾:形容亲人之间因为战争造成的伤痛而流下的泪水。
这两句表达了战乱对人们心灵的影响,战争带来的创伤让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痛苦,而且这种痛苦还会影响到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关的自然景观、战争的准备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民的破坏性。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中受苦人民的同情和关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