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不成眠,篝灯对黯然。
微阳欲动后,老我未生前。
但喜初长日,毋论向暮年。
悟来仍悄悄,收得渐绵绵。
线任儿曹益,弧从耆宿悬。
无人识余意,香火竞喧阗。
诗句注释与赏析:
日长至为悬弧之辰夜半起坐偶成
- 日长至:指农历六月十五,古代称“七夕”,因牛郎织女相会而闻名。
- 悬弧:古代婚礼中的习俗,新郎新娘将弓箭挂在门上,表示希望子孙后代能像箭一样直上云霄。
- 辰:时间单位,这里指时辰。
- 夜半起坐:半夜起床坐着。
子夜不成眠,篝灯对黯然
- “子夜”指的是深夜,”不成眠”表达了作者无法入睡的状态。
- 篝灯:即在野外点起的火把或灯笼。
- 黯然:形容心情沉重或景色凄凉。
微阳欲动后,老我未生前
- “微阳”指的是微弱的阳光。
- 老我未生:意指自己还未老去,还在青春时期。
但喜初长日,毋论向暮年
- “但喜”表示庆幸。
- “初长日”指的是刚刚升起的太阳,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毋论向暮年”意味着不管到了哪个年龄阶段,都值得庆祝。
悟来仍悄悄,收得渐绵绵
- “悟来”可能是指从某种领悟或思考中得到启示。
- “悄悄”形容声音轻、不张扬。
- “收得”指逐渐积累或收获。
线任儿曹益,弧从耆宿悬
- “线”可能指的是线索或希望的丝线。
- “儿曹”是对年轻人的称呼,意指下一代或年轻一代。
- “耆宿”指的是资深的老人或长辈。
- “悬”同上文,意为悬挂或悬挂起来。
无人识余意,香火竞喧阗
- 此处可能表达的是作者希望自己的志向和想法不被他人理解,同时强调了宗教仪式的热闹场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夜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青春岁月和希望的珍惜。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悬弧”和“初长日”分别象征着人生的新起点和希望的开始,而“香火竞喧阗”则反映了宗教活动的热闹景象。整体来看,诗歌语言简练而含蓄,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