椹紫衫围腰带黄,茜朱颜夺鬓毛苍。
庚桑垒置通三纪,甲子轮周又廿霜。
四海宦游垂欲尽,五湖襟度雅相当。
人夸渭水非熊卜,家有缑山驭鹤方。
庭树似从峰玉徙,节蓂真共海筹长。
竹林醉阮年犹少,对尔惭称大父行。

这首诗是唐代李贺的《赠族孙都运汝康》。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诗词内容:
  • “椹紫衫围腰带黄”:形容穿着紫色的衣服围着腰带,颜色为黄色。
  • “茜朱颜夺鬓毛苍”:用茜红色来形容容颜,与鬓发的颜色形成对比。
  1. 译文:
  • 穿着紫色衣服围着腰带(衣),脸色像茜草一样红,但鬓发却像被岁月染白了(鬓)。
  1. 赏析:
  • 李贺善于描绘人物外貌特征。“紫衫”和“腰带”暗示着一种身份或地位,而“茜朱颜夺鬓毛苍”则通过色彩对比强调了岁月的痕迹,使得人物形象更显生动。
  • 诗句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突出了主人公年轻时的英俊和岁月在其鬓发上的刻画,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物变迁的主题。
  1. 诗词内容:
  • “庚桑垒置通三纪”:庚桑是指传说中的贤人庚桑子,这里指代贤能的人或高尚的品质。“垒置”可能指的是某种成就或积累。
  • “甲子轮周又廿霜”:甲子是中国传统的干支记时法中的一个年份,周则是循环的意思。这句话可能表达了某种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意义,或是时间的流转带来的变化。
  1. 译文:
  • 庚桑子这样的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垒置),历经了三十个春秋(通三纪)之后,又经历了二十年的岁月。
  1. 赏析:
  • 李贺在诗中常用象征和夸张手法来表达情感,如“垒置”和“甲子周”可能寓意着深厚的底蕴和长久的时间积累。
  • 同时,“又”字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节奏感和动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1. 诗词内容:
  • “四海宦游垂欲尽”:四海通常指代广阔的疆域,这里的“宦游”可能指的是出外做官或者四处游历。
  • “五湖襟度雅相当”:五湖可能指的是中国东南的太湖、洞庭湖等五个大湖,这里的“襟度”可能指的是胸怀或气度。
  1. 译文:
  • 四处游历,快要结束了他在外做官的生活(宦游垂欲尽)。拥有宽广的胸怀和雅正的风度(五湖襟度雅相当)。
  1. 赏析:
  • “垂欲尽”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即将结束的感觉,暗示了诗人对于宦游生涯的感慨。而“襟度雅相当”则赞美了主人公的气度和风度,显示了他高洁的人格魅力。
  • 整句诗通过描述主人公即将结束的官场生涯,以及他所拥有的高雅风度,传达了一种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情感。
  1. 诗词内容:
  • “人夸渭水非熊卜”:渭水指的是渭河,熊卜是一种占卜方式,这里用来比喻才华出众而不拘泥于传统。
  • “家有缑山驭鹤方”:缑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山,驭鹤方则暗示着驾驭飞鹤的能力,表示超凡脱俗的境界。
  1. 译文:
  • 人们都夸赞渭河的水不是熊占卜出来的(非熊卜),我家中有能够驾御飞鹤的本领(家有缑山驭鹤方)。
  1. 赏析:
  • “人夸渭水非熊卜”表达了作者的谦逊,同时也展示了他在才华上得到了人们的肯定。而“家有缑山驭鹤方”则体现了他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整句诗通过对比渭水与熊卜,以及家中与仙山,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1. 诗词内容:
  • “庭树似从峰玉徙”:庭树指的是庭院中的树木,从峰玉徙则形容它们如同从山巅移来的玉石一般珍贵。
  • “节蓂真共海筹长”:节蓂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出现的蓂荚,海筹长则形容其生长之久,仿佛大海般深远。
  1. 译文:
  • 庭院里的树木好像都是从山峰上移过来的美玉一样珍贵(似从峰玉徙)。农历每月初一的蓂荚(真共海筹长)。
  1. 赏析:
  • “庭树似从峰玉徙”利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树木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美感。同时,“似从峰玉徙”也暗示了庭院环境的优雅和富贵。
  • “节蓂真共海筹长”则是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来表达时间流转的永恒,以及自然界的恒常不变。

这首古诗通过对人物外貌、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的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以及不随波逐流的个性。同时,诗歌还融入了自然景观和哲理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联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