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有严夫子,渊博世无俦。
九州历其八,意者辞帝州。
五经亦以四,将无废春秋。
春秋不忍读,帝州不可游。
伐国且问谀,君子非所酬。
是以终岩穴,冥心蹈清幽。
寓怀诗
蜀有严夫子,渊博世无俦。
九州历其八,意者辞帝州。
五经亦以四,将无废春秋。
春秋不忍读,帝州不可游。
伐国且问谀,君子非所酬。
是以终岩穴,冥心蹈清幽。
【注释】
- 严夫子:指汉代学者严君平。
- 渊博:学问广博。
- 九州:古代中国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 八:这里指蜀地的八种方言。
- 五经:指《诗》、《书》、《礼》、《乐》、《易》。
- 春秋:《诗经》和《左传》。
- 帝州:皇帝统治下的州郡。
- 五经:这里用“五经”指儒家经典。《汉书·艺文志》载“五经”,包括《易》、《尚书》、《礼》、《乐》、《春秋》。
- 春秋:指《春秋》,一部记述鲁国历史的著作。
- 游:游览。
- 伐国:讨伐别国。
- 谀:阿谀奉承。
- 酬:答谢、回报。
- 岩穴:隐居之所,多用为诗人自喻或他人之隐处。
- 冥心:专心致志于某事。
- 清幽:清静幽雅的环境。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全诗前半部分写严君平的学问和品格,后半部分抒发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追求。
首联“蜀有严夫子,渊博世无俦。”诗人首先称赞蜀中有一位学问渊博的严君平,他在当时无人能比。这里的“渊博”既指严君平广博的学问,也暗指他的品德高尚。
颔联“九州历其八,意者辞帝州。”诗人接着描绘了严君平在蜀地的足迹,已经遍及九州中的八个地方,可见他学识渊博,无所不通。然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情,他认为自己既然身处帝都,就应该远离喧嚣,归隐山林,与世无争。
颈联“五经亦以四,将无废春秋。”“五经”指的是儒家的《诗》、《书》、《礼》、《乐》、《易》等五部经典;“四”则是指《春秋》,这是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史书。诗人通过这两组数字的对比,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历史的尊重。他认为,虽然现在的社会风气浮躁,但历史上的经典著作依然值得人们学习和传承。
尾联“春秋不忍读,帝州不可游。”“春秋”指的是《春秋》,而“帝州”则是指皇帝统治下的州郡。这里的“不忍读”和“不可游”都是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他认为,既然不能改变现状,那么就只能选择隐退,远离纷扰的世界。
这首诗以严君平的事迹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追求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