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桃畏霜霰,零落不自己。
吾闻诸古人,衰荣亦常尔。
所以遇春荣,澹乎无可喜。
内外了不干,熹微识其始。
明月海上来,中天澄如洗。
至宝嗟已失,嚣然谀殇子。

【诗句释义】

园桃畏霜霰,零落不自己。吾闻诸古人,衰荣亦常尔。所以遇春荣,澹乎无可喜。内外了不干,熹微识其始。明月海上来,中天澄如洗。至宝嗟已失,嚣然谀殇子。

【译文】

园中的桃花畏惧着霜霰的侵袭,它们凋零落下却无法自主。我听说古人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事,人的衰老和荣耀也是如此。因此我们遇到春天的荣华,虽然淡泊而不可喜。但是内里外外都与外界无关,只有微弱的光芒能够察觉这一切的开始。明亮的月光从海上升起,在天空中明亮清澈如同洗涤一般。珍贵的宝物已经遗失了,那些谄媚的人却还在自吹自擂。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园桃畏霜霰,零落不自己”是全诗总揽。园中的桃花惧怕寒霜,零落得无法自主。这一句既是对上句的补充,也是对后文景物变化的总括。诗人用一个“畏”字,把桃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它那娇嫩的花瓣儿,在寒霜的侵袭下,像被谁轻轻一折,就支离破碎了。“零落”二字,既写出了桃花被摧残的程度,也写出了花的命运多么悲惨。“不自己”三字,则又写出了诗人的感情——他同情这些被摧残的花朵,惋惜它们的遭遇。

颔联“吾闻诸古人,衰荣亦常尔”。这四句话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申述和发挥。诗人以“吾闻诸古人”,表示自己对这一现象有所了解;以“衰荣亦常尔”,表明这一现象在古代就存在。这里,诗人运用典故,说明这种变化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现象。

颈联“所以遇春荣,澹乎无可喜”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句,意思是说,尽管桃花在冬天已经零落在地,但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它们仍然可以重新开花。这两句既承接了前句的内容,又开拓了新的境界。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春荣”与“零落”、“可喜”与“无喜”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尾联“内外了不干,熹微见其始”是此篇的主旨所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园中的桃花内外都与外界无关,只有微弱的光芒能够察觉这一切的开始。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桃花命运的担忧和关切之情。诗人用“内外了不干”来概括桃花与外界的关系,用“熹微微见其始”来表达他对桃花命运的关注和期待。

最后一联“明月海上来,中天澄如洗”是诗人对月亮的描绘。这里的“明月”并非实指天上的月亮,而是比喻诗人心中的明镜和清辉。诗人用“海上来”三字来形容月亮从大海中升起,再以“中天澄如洗”来形容月亮在空中高悬,光芒四射的景象。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又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愉悦和豪情。

这首诗通过对园中的桃花进行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和思考。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