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惜辋川好,携家事田作。
青山映如带,绿树相历幂。
燕乳林花乱,蚕肥桑阴薄。
微雨终南来,鯈鱼蔼然乐。
饷馌下鸢群,束书挂牛角。
樵斧入涧深,丁丁送馀斫。
归逢耦耕叟,问我来朝约。
坐爱微风吹,尚隐残日脚。
得暇便相过,床头有桑落。
《古风》
李都尉陵从军,为惜辋川好。携家事田作,青山映如带。
燕乳林花乱,蚕肥桑阴薄。微雨终南来,鯈鱼蔼然乐。
饷馌下鸢群,束书挂牛角。樵斧入涧深,丁丁送馀斫。
归逢耦耕叟,问我来朝约。坐爱微风吹,尚隐残日脚。
得暇便相过,床头有桑落。
注释:李都尉的墓地在从军,为此珍惜辋川的好。带着家人到田间劳作,青山如同腰带一样环绕。燕群在树上筑巢,蜜蜂采集着盛开的花蕊;桑树长得很茂盛,蚕儿吃足了桑叶。细雨从终南山飘来,鱼儿感到十分快乐。我到地里去送饭,把书挂在牛角上;砍柴的人进山更深,叮叮当当的斧声送我回家。遇到农夫耕作,问我明天早上有没有约?我喜爱这阵阵微风,还隐约可见太阳快要落下。有空就过来玩,我的床头放着桑葚。
赏析:
此诗是一首田园诗,写李都尉死后妻子儿女的生活。
首联“为惜辋川好,携家事田作”二句说:李公去世后,我带着妻子儿女,回到辋川种地去了。李都尉是唐代宗室,曾任右金吾大将军、陇西郡公,封陇西县男。他死的时候,杜甫只有三岁多,所以只能从他生前的事说起。当时,唐朝正处安史之乱时期,长安一带战火纷飞,老百姓生活很苦。李都尉死后,杜甫一家只好离开繁华的长安,回到辋川隐居起来。“为惜”二字点明主旨,说明作者对李公生前所过的荣华富贵生活是留恋的,但又不能不离开,所以说“携家事田作”。
颔联“燕乳林花乱,蚕肥桑阴薄”二句写辋川的景物。“乱”字写出春燕在树上筑巢的情景,“薄”字则写出蚕儿吃桑叶时桑叶很稀,蚕儿吃饱了,吐出丝来,把桑叶裹住了。“乱”写燕子筑巢的繁忙情景,“薄”写蚕儿吃桑叶的情态,两句一前一后,相互照应,写出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颈联“微雨终南来,鯈鱼蔼然乐”二句写辋川的天气和水中的游鱼。“终南”指终南山。终南山位于辋川的东面,这里指西山。“鯈鱼”,指鲫鱼。鲌形似鰋而略小,鳞细而薄,头尖而扁,背部青黑,两侧银白。这首诗写景非常细腻,用笔也很简练。作者抓住一些典型景物来描写,使读者仿佛看到辋川的景色,也仿佛听到水里的游鱼在欢快地游动的声音。
尾联“饷馌下鸢群,束书挂牛角”二句写作者的日常生活。“饷”,同“饷”,指喂食;“鸢”即老鹰;“饳”同“馌”,指喂鸡。“饳”,就是喂鸡的意思。《汉书·张敞传》:“(宣帝)幸鼎湖,召夫人置酒未央宫,令士孙奉食御者数十人,光禄大夫傅喜侍宴。……赐夫人帛二匹,大莫府黄门郎给车驷各一。”这是张敞给夫人赏赐的场面。杜甫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说明自己在家里也是像张敞那样给家里人做饭。“束书”,指把书捆起来;“挂牛角”,指把书放在牛角里。古代人们读书时常常用竹简或木简,写在竹简上的字叫简文,写在木简上的字叫木文,用竹简或木简书写的书籍叫简册或册书。杜甫把书捆起来,挂在牛角里,说明他在专心致志地读书。“樵斧入涧深,丁丁送馀斫。”樵夫伐木进入深涧之中,发出丁丁的伐木声,这是作者听到的;同时,他也听到自己砍柴的声音。这两句既描写了作者劳动的情况,又表现了他热爱劳动的精神。
全诗通过对辋川美景的描绘,以及作者在辋川的日常生活的刻画,表达了他对李公逝世后辋川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过分夸张的手法,但在朴素之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