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游漳河,遘子结欢好。
穆生携其醴,邃古恣搜讨。
及乎承平日,子壮予亦老。
朔风吹飞藿,倏忽辞中道。
为合长苦晚,为别长苦早。
蒲柳不待冬,引分就枯槁。
寄言和氏璧,斯世方共宝。
为照当有时,有光且自葆。
【注释】
漳河:今河北省南部,为黄河下游支流。
穆生:即穆公,春秋时郑国贤人。
朔风:北风。
蒲柳不待冬:指人的衰老不能避免。
和氏璧:相传是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后献给楚王,楚文王得到后剖之,发现里面是石头。后因以“和氏璧”比喻真正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石大理(即石拱辰)的。开元十六年(728),李白从长安南游至洛阳,与石拱辰相遇。石拱辰时任尚书省主事郎官,当时李白刚从山东返回长安,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心朋友。诗中“昔游漳河畔”句写二人初次相识在漳河畔的情景;“穆生携其醴,邃古恣搜讨。”两句则写他们在一起畅饮交谈,纵论古今之事,十分愉快。“及乎承平日,子壮予亦老”,这两句写两人都到了中年,而彼此都感到时间过得很快,不禁慨叹岁月流逝。“朔风吹飞藿,倏忽辞中道。为合长苦晚,为别长苦早。”四句写自己对分别的不舍之情。“蒲柳不待冬,引分就枯槁”,四句写自己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感慨。“寄言和氏璧,斯世方共宝”两句则是诗人对石拱辰的劝勉和祝福,希望他能够珍视友情,共同度过余生。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是一首表达友谊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