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席延绪飔,披襟向晴昊。
日染馀不水,烟平浮玉岛。
顾见青芙蓉,了了透蘋藻。
季重追旧欢,巨卿吐新好。
勿云兴易尽,新月在前道。
吴比部范太史邀游岘山二章
改席延绪飔,披襟向晴昊。
日染馀不水,烟平浮玉岛。
顾见青芙蓉,了了透蘋藻。
季重追旧欢,巨卿吐新好。
勿云兴易尽,新月在前道。
注释:
⑴改席延绪:改变原来座位。绪,席子。
⑵披襟:敞开衣襟。
⑶馀不水:余波荡漾的水。
⑷烟平:云雾消散,天晴如洗。
⑸顾见:回头看见。
⑹季重:王逸少。
⑺巨卿:张长公。
⑻勿云:不要说。
⑼易尽:容易消失。
⑽新好:新的友情。
赏析:
《吴比部范太史邀游岘山二章》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十八年(730)秋在襄阳时的作品。此诗为送别之作,以写景为主,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二句点出游岘山的时间和地点:“改席延绪飔”中的“改席”,即改变原来的坐席,这里代指更换座位。“延绪飔”即吹拂着西来的凉风,“延”是延长的意思,“绪”是风的形态,“飔”是清风的意思。这两句意思是说,因为要送别,所以换了座位;而秋风习习的吹来,让人感到凉爽宜人。接着写展开胸怀迎向晴空的景象。“披襟向晴昊”中的“披襟”指张开衣襟,“向晴昊”即面向晴朗的天空。“昊”指苍天,这里指天空。这句的意思是说,放开胸襟去迎接明媚的天空、灿烂的阳光。“向晴昊”三字将作者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日染馀不水,烟平浮玉岛。”中“染”、“平”、“浮”都是动词。“日染馀不水,烟平浮玉岛。”的意思是太阳映照着澄净透明的水面,烟雾消散后,天地一片明朗。“馀不水”指的是清澈的河水,“玉岛”指水中的沙洲。这两句写的是一个宁静美好的画面。
第三联由上文描绘的自然美景过渡到对朋友的描写。“顾见青芙蓉,了了透蘋藻。”中“顾见”即回头看见。“青芙蓉”指荷花,因为荷花颜色翠绿,故称之。“了了”意为清晰透彻。“蘋藻”,即荇菜,这里泛指水草。这句的意思是回头看见了满眼的碧绿的荷叶和清澈的水中生长的荇菜。这两句描写的是自然景物,但通过写荷花和荇菜的清丽之美,也间接表达了对朋友美好品性的赞美。
第四联继续写自然美景,并进一步表现作者的感慨。“季重追旧欢,巨卿吐新好。”中“季重”即王逸少,“巨卿”即张长公,都是东晋时期的名士。“追旧欢”即追怀过去共同欢乐的时光,“吐新好”指吐露新的友谊。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怀念我们过去的欢乐时光,同时我也吐露了我现在的新友情。通过写旧友之间的情谊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不舍之情。
第五联写告别的场景,也是全诗的高潮。“勿云兴易尽,新月在前道。”中“勿云”意为不要认为,“新月”指初升的月亮,“在前道”意谓就在道路前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要让别离的情绪消磨殆尽,因为新月已经升起,它在前面的道路等待着我们。这句是对朋友的劝勉和祝福,希望他们能够珍惜彼此间的美好时光,不要辜负这份深厚的友谊。最后两句以景收尾,既呼应了开头的送别场景,又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