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岂必深,幽绝在康庄。
天开一层轩,群秀纳青苍。
其阳类江瑶,云足钟离房。
右凹若旋螺,中栖太乙粮。
游履迥失疲,归悰澹将忘。
零雨滃四垂,飞润沾衣裳。
山僧供茗罢,欲出仍彷徨。

【注释】

招隐岂必深,幽绝在康庄。

招隐:隐居不仕,以山水为乐。深:指石屋洞深处。幽绝:指石屋洞的幽静和隔绝世俗之境。康庄:宽阔平坦的大道。

天开一层轩,群秀纳青苍。

天开:天边露出。一层轩:指石屋洞口。群秀:众多美景。纳青苍:吸纳青色苍翠之美。

其阳类江瑶,云足钟离房。

阳:山之南面。类:像。江瑶:一种美玉。钟离房:地名或山峰。

右凹若旋螺,中栖太乙粮。

右:指右边。凹:山间凹陷的地方。若旋螺:好像旋转的螺壳。太乙粮:道教传说中的仙食名。

游履迥失疲,归悰澹将忘。

游:游览。履:步行。迥:遥远。失疲:忘记了疲倦。

零雨滃四垂,飞润沾衣裳。

零雨:零星小雨。滃:弥漫的样子。四垂:四周。飞润:飞溅的水珠。沾衣裳:使衣服湿润。

山僧供茗罢,欲出仍彷徨。

山僧:住在山上的僧人。供茗:供应茶水。彷徨:徘徊不定的样子。

【赏析】

《石屋洞》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石屋洞时所见的景色和心境。全诗通过对石屋洞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首联“招隐岂必深,幽绝在康庄。”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深山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隐居并不一定非要藏在深山老林中,只要能够远离尘世喧嚣,找到一片宁静的环境,就可以满足隐居的需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深山隐居环境的赞赏之情。

颔联“天开一层轩,群秀纳青苍。”诗人描绘了石屋洞的壮丽景观。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把石屋洞比作天空中露出的一层轩窗,将周围的美景都吸纳到其中。这两句诗形象地展现了石屋洞的雄伟壮观和美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和谐。

颈联“其阳类江瑶,云足钟离房。”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石屋洞周围的自然景观。这里的“江瑶”指的是一种美玉,象征着纯洁高雅;而“钟离房”则是一处地名,代表了神秘莫测的意境。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尾联“零雨滃四垂,飞润沾衣裳。”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屋洞附近的天气变化和环境氛围。这里的“零雨”指的是零星小雨,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而“飞润”则形容水流飞溅的情景,增添了一种动态美。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石屋洞周围的自然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尾联“山僧供茗罢,欲出仍彷徨。”诗人以山僧为例,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不舍之情。这里的“茗”指的是茶叶,代表着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而“彷徨”则形容山僧在离开时的情绪波动。这两句诗通过对山僧动作和心情的描述,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悠闲与自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石屋洞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同时,诗人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