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遵枉渚,落日上征衣。
离筵启方序,吾弟感仳离。
愚哲虽异规,畴不慕昌期。
哲者任其劳,愚者食其贻。
上有晨昏奉,下有伏腊资。
偃仰恒一编,耕钓不失时。
子其宁尔怀,余处良以怡。

【注释】

①舍弟:对弟弟的谦称,舍是谦辞。

②方舟遵枉渚:乘船沿着曲曲折折的水路前行。方舟,船的总称,古代泛指船只。枉渚,小洲,这里泛指曲水。

③落日:太阳快要下山时。上征衣:穿上出征的衣服。征衣,出征时所穿的服装。

④离筵:分别时的宴席。启方序:开启宴会。序,次序。

⑤吾弟感仳离:我的弟弟被别离而感到伤感。

⑥愚哲:愚昧和聪明。异规:不同的准则。

⑦畴不慕昌期:谁能不羡慕昌期那样有才德的人呢?畴,哪;羡,羡慕;昌期,指春秋时代晋国大臣羊舌食我,字子尾,他博学多闻,为人宽厚,深为晋文公赏识,并经常与他讨论治国之道。

⑧任其劳:承担他的劳苦。任,承担;劳,工作,劳动。

⑨伏腊资:冬夏两季的祭祀费用。伏腊,伏祭和腊祭,是古人一年中两次祭祀天地和祖先的活动。资,供给。

⑩偃仰:安息。一编:一本书。常一编,意思是说,每天总是在阅读书籍,没有间断。一编,《汉书·艺文志》著录儒家经典为“六艺”:“易曰《连山》、《归藏》,尚书者,古文尚也,礼乐者,宗法之遗也,故《春秋》因《诗》、《书》、《礼》、《乐》以作六艺。《春秋》道阴阳、天人之际,命吉凶、福祸之情,世事度数,县(悬)名理,经阴阳之家,数术方士、善言符瑞、杂为诈说,不与政事相贸,至周幽、厉之时,独有孔子为殷之司寇,事灵王、天子大夫为政,诸侯问事于孔子,孔子弗许,天下莫知也。”

⑩耕钓不失时:农活不会耽误农时。耕、渔,泛指农耕和渔业活动。

12子其宁尔怀:你好好考虑你的家国大事吧!子,你;其,代词,你们;宁,安宁;尔,你;怀,思考。

13余处:我的居处。余,我;处,居住。

【赏析】

此诗写送别舍弟,勉励他勿忘家国大事。全篇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深沉真挚。

开头两句“方舟遵枉渚,落日上征衣”,描写了兄弟两人乘船沿曲曲折折的小河北上的情景,同时点明了时间是在傍晚日暮时分。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却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上征衣”三字,暗示了兄弟二人即将分别,离别的悲凉气氛笼罩着整个画面。

中间四句“离筵启方序,吾弟感仳离”,抒发了诗人对于兄弟离别的深深感慨。“吾弟感仳离”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兄弟离别的感受,而“离筵启方序”则通过描绘宴会开始的场景来衬托兄弟离别的悲凉气氛。

接下来四句“愚智虽异规,畴不慕昌期”表达了诗人对于兄弟之间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的情感。虽然他们有不同的智慧和才能,但是他们都渴望成为像昌期那样的有才有德之人。这里的“愚智”和“昌期”都是比喻,用来表达兄弟之间的情谊深厚。

最后四句“哲者任其劳,愚者食其贻”则是对兄弟之间各自承担不同责任的赞美。哲者负责工作和劳力,而愚者则享受他人的馈赠。这里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兄弟之间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美好祝愿,又表现了他对兄弟间平等和谐相处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深沉真挚。诗人通过对兄弟离别的描绘和对兄弟情谊的歌颂,表达了自己对于亲情的重视和对于兄弟关系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