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郎负宦声,而乃发遐想。
厌作海外丞,愿为五湖长。
父老揽袂言,神君欲何往。
宝山一拳石,聊用压轻舫。
归拜尚书阡,清风世无爽。
注释:
孙郎:指作者,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负宦声:背负着官场的声誉。而乃:竟然。遐想: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厌作海外丞:讨厌在远方做官。愿为五湖长:希望成为五湖地区的长官。父老:老人。揽袂:拉着衣袖。神君:神仙般的人物。欲何往:想要去哪里。宝山:指富饶的矿山。拳石:拳头大小的石头。聊用:姑且用来。压轻舫:用来镇压轻船。归拜:回来拜别。尚书阡:尚书的墓地。清风:清风吹拂。世无爽:世上没有瑕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孙崇明在政途不顺,仕途受挫后写的。他虽然有着良好的家世背景和官场声誉,却依然渴望远离尘世的纷扰,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希望能够像神仙一样逍遥于天地之间,不再受世俗的束缚,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
首句“孙郎负宦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不屑和厌倦。这里的“负”字,既表达了他对官场的不满,也透露出他对自由的向往。他不想被功名利禄所累,只想过一种简单、自由的生活。
次句“而乃发遐想”,进一步表达了他的这种向往之情。这里的“遐想”二字,既表达了他对远方的自由生活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他无法忍受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只能寄希望于远方的自由之地。
诗人描绘了他想象中的理想生活——远离尘世的纷扰,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他在遥远的海外做官,但并不快乐;他更向往的是成为五湖地区的长官,与山水为伴,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美好,他无法实现这个梦想。于是他又想到了回到家乡,拜见父亲,与乡亲们告别。但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他既留恋家乡的温暖,又向往外面的广阔世界;既思念父亲的教诲,又渴望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两句“父老揽袂言,神君欲何往。宝山一拳石,聊用压轻航”则进一步揭示了他的这种矛盾心理。他既害怕离开家乡,又渴望追求梦想;他既担心父亲的担忧,又不愿意辜负自己的理想。这种矛盾心理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表达,展现了他对官场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纠结,让人不禁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