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虎溪笑,谓已契无言。
及览般若愿,犹觉有待烦。
青山不点头,白莲腐其根。
净土何必归,况乃思雁门。

注释:

昔闻虎溪笑,谓已契无言。

昔日听说虎溪寺的和尚笑过我(即我与和尚有缘分),认为我已经领悟了佛理。

及览般若愿,犹觉有待烦。

等我读到般若经后,仍然觉得有些事情需要处理。

青山不点头,白莲腐其根。

青山不会点头,白莲的根烂掉了。

净土何必归,况乃思雁门。

净土又有什么必要回去呢?更何况我还想到雁门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参观三笑亭时有感而作。诗的第一句说诗人曾经听到虎溪寺的和尚笑过他,以为他已经和佛理有缘;第二句说当他读到《般若心经》以后,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处理;第三、四句写山和莲花,表示对佛教的虔诚和对佛理的信仰。最后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