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郎醉骂金陵席,骑马却赴通州谪。三载黯淡风尘深,始作江南幕中客。
吴郎濩落偃蹇且莫论,尔是文定尚书孙。书生不及文定世,父老犹传孝皇事。
洛阳长沙初拜相,华容浮梁互相让。九重握手赐颜色,万里君门若咫尺。
是时文定称近臣,深谋密语上所亲。朝集凤池间委佩,即看鱼水更何人。
由来大厦须梁栋,不独文章为世重。鼎湖忽攀龙驭髯,寰海但使苍生恸。
只今相去四十载,万事那期一朝改。玉几沈深北极尊,金鱼寂寞青云在。
呜呼往事生新愁,我歌吴郎双泪流。闻道君王思故剑,莫令衫袖湿江州。
诗名:《吴郎行赠吴判官转浙藩都事》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苏州)人。嘉靖丁未年(1547)中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其古诗《吴郎行赠吴判官转浙藩都事》,以豪放之情笔触,描绘了吴郎在仕途上跌宕起伏的一生。
首章“吴郎醉骂金陵席,骑马却赴通州谪”,描述了吴郎在一次宴会上的愤怒和随后的无奈选择——放弃京城,前往遥远的通州任职。这两句不仅展示了吴郎的不满与叛逆,更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文人的严苛要求和无情压力。
次章“三载黯淡风尘深,始作江南幕中客”,进一步描绘了吴郎在通州的艰辛生活和孤独心境。在这里,他经历了长时间的风尘仆仆和内心的孤独寂寞,最终成为了江南地区的幕僚。这一变化,既是他个人境遇的反映,也映射出整个时代的变迁和文人命运的无常。
第三章“吴郎濩落偃蹇且莫论,尔是文定尚书孙”,则转向对吴郎家族背景的描写,通过提及“文定尚书”这一身份,表达了对其祖辈的尊敬以及对家族荣耀的怀念。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吴郎本人虽处于逆境,仍保持着士大夫的尊严和气节。
第四章“书生不及文定世,父老犹传孝皇事”,进一步展现了吴郎对家族传统的坚守和对先人的敬仰。尽管自己身处逆境,但吴郎依然保持着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和忠诚。
第五章“洛阳长沙初拜相,华容浮梁互相让”,则是对吴郎政治生涯的记录,从最初的被赏识到成为宰相,再到与其他官员间的相互让位,这些经历不仅展示了他的智慧和策略,也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灵活性和圆融度。
第六章“九重握手赐颜色,万里君门若咫尺”,描绘了皇帝对吴郎的高度信任和亲近。皇帝的亲自接见和赏赐,使得吴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和温暖。
第七章“是时文定称近臣,深谋密语上所亲”,则转向描述吴郎在宫廷中的作为和作用。作为皇帝的近臣,吴郎参与了国家的重要决策,其智谋和建议得到了皇帝的重视。
第八章“朝集凤池间委佩,即看鱼水更何人”,通过对比吴郎与朝廷其他官员的关系,表达了他对当前政治环境的观察和思考。尽管他在宫廷中拥有一定的地位,但仍感到孤独和不安,担心自己的地位随时可能失去。
尾声“由来大厦须梁栋”,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升华,强调了吴郎虽然身处逆境,但他的才能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的出现是国家大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智慧和勇气将永远被铭记。
“鼎湖忽攀龙驭髯,寰海但使苍生恸。”这两句不仅是对吴郎一生的感慨,也是对他政治生涯的总结。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吴郎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一个文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