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十月玄风起,吹尘夜合滹沱水。
似猬还应缩马毛,先车竟复纷狐趾。
岁暮天涯已足愁,何当雨雪重淹留。
沾裘起粟声频禁,龟手垂鞭冻不收。
慄慄危桥冰柱折,遥遥孤戍铜龙咽。
江头已断河伯书,海上能凋使臣节。
蓟门道旁烟火微,蓟门城中有光辉。
流苏凤暖胡姬馆,韎韐貂轻公子衣。
百盏深巡浑不醉,千场纵猎未言归。
复有董仇持汉权,邀迎戚里罄交欢。
解以重帏违昼夜,能将炙手变炎寒。
此时谁惜空门卧,此际谁歌行路难。
雨雪偏摧蓟门客,丈夫毋为厌偪侧。
不见临河征戍儿,暮枕雕戈照霜色。
燕山雪后歌
蓟门十月玄风起,吹尘夜合滹沱水。
似猬还应缩马毛,先车竟复纷狐趾。
岁暮天涯已足愁,何当雨雪重淹留。
沾裘起粟声频禁,龟手垂鞭冻不收。
慄慄危桥冰柱折,遥遥孤戍铜龙咽。
江头已断河伯书,海上能凋使臣节。
蓟门道旁烟火微,蓟门城中有光辉。
流苏凤暖胡姬馆,韎韐貂轻公子衣。
百盏深巡浑不醉,千场纵猎未言归。
复有董仇持汉权,邀迎戚里罄交欢。
解以重帏违昼夜,能将炙手变炎寒。
此时谁惜空门卧,此际谁歌行路难。
雨雪偏摧蓟门客,丈夫毋为厌偪侧。
不见临河征戍儿,暮枕雕戈照霜色。
【注释】
①玄风:冬风。②滹沱:古水名,即今河北滹沱河。③似猬:像刺猬那样蜷曲。④先车:在车上。⑤年暮:指岁末。⑥何当:何时能够,如何能够。⑦沾裘:披上皮裘。⑧起粟:形容寒冷。⑨龟手:比喻手指僵硬。⑩危桥:高峻的桥梁。⑪遥孤:远望。⑫河伯:传说中黄河神名。⑬流苏:装饰品,这里指胡服上的流苏。⑭韎韐:通“絇”,古代的一种长袍。⑮重帏(wéi):双层帐幕。⑯炎寒:热和冷交替出现。⑰此时:指此时此地,这里指蓟门。⑱董仇:指董偃,西汉人,曾因事被免官。⑲戚里:宫廷内妃嫔居住的地方。⑳变:改变。㉑空门:指寺庙。㉒此时:指此时此地,这里指蓟门。㉓行路难:指旅途艰险。
译文:
蓟门十月寒气袭人,北风刮起尘土与河水汇合。冬天的天气像刺猬一样蜷曲着身子,马车行驶时车轮竟然卷起了狐狸的脚趾。岁月已至年终而感到烦恼,为何还要等到大雪飘落才停留?披着皮衣起身打哆嗦,寒冷声音不断禁止自己颤抖。寒冬腊月站在桥上结满冰块,远远望去孤寂的戍楼发出呜咽之声。江头上已经断了河伯的书信,海上也失去了使者的仪节。蓟门道旁的炊烟渐渐稀少,但蓟门城中却依然灯火辉煌。流苏摇曳的胡人女子家中,貂皮衣服轻薄如蝉翼般轻盈。喝过百杯酒仍然不能醉倒,纵情狩猎归来仍意犹未尽。又有董偃持汉朝大权,宴请亲朋尽情享乐。解开重帷来抵御白昼黑夜,能让炙热的双手变为严寒。此时谁还珍惜佛寺中的清苦,此时此刻谁还在吟唱行路的艰难?大雪偏偏摧残蓟门的百姓,男子们不要嫌生活困窘窘迫。没有看见那些临河征战的儿郎,他们傍晚时刻把武器枕在头上。
赏析:
《燕山雪后歌》是一首描写北方冬季景色和百姓生活的作品,诗人通过对燕山雪后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的豪迈之情。全诗共八段,每段都是一幅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燕山雪后的壮丽景色和百姓的艰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