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仓皇出虎穴,夜半真州鬓成雪。江南是处万马尘,海上堪挥一腔血。
丈夫变名难变心,此心在宋不在身。从行少年四五辈,倜傥千秋荆聂伦。
崖山波腥鼓欲死,柴市星寒碧初委。若使黄冠自北还,犹能赤帜从东起。
仙岩之山郁嶙峋,二百年来日月新。毋论削迹勤王地,大有衣冠荐芷蘋。
君不见真人奋淮北,金戈立扫毡裘色。鄂国喑呜表后身,瀛公宛转留遗息。
解道狂胡运已微,只今白羽昼长飞。铁衣自风石马汗,一夕犁庭转战归。

【注释】:

  1. 丞相仓皇出虎穴,夜半真州鬓成雪:丞相指文天祥,他被迫从广东逃到江西真州(今属江苏)的山中。2. 江南是处万马尘,海上堪挥一腔血:文天祥在南方抗元,各地纷纷响应,故有“江南是处万马尘”。3. 丈夫变名难变心,此心在宋不在身:文天祥虽然被俘北去,但始终没有背弃南宋。4. 从行少年四五辈,倜傥千秋荆聂伦:文天祥带领一群年轻志士,他们像春秋战国时的荆轲、聂政一样,英勇善战。5. 崖山波腥鼓欲死,柴市星寒碧初委: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至崖山,当时水涨波涛汹涌,如闻战鼓之声。又到柴市口被杀,尸体抛入水中,鲜血凝成碧色,犹如初落的星星。6. 若使黄冠自北还,犹能赤帜从东起:文天祥在北方抗元,如果能回到南宋,定能大展宏图。7. 仙岩之山郁嶙峋,二百年来日月新:文天祥被俘后,曾在仙岩山居住,这里山峦叠嶂,风景秀丽。8. 毋论削迹勤王地,大有衣冠荐芷蘋:文天祥虽然被俘,但他的忠义精神却永存于世。9. 君不见真人奋淮北,金戈立扫毡裘色:岳飞曾率军抗击金军,收复了中原地区,金军看到岳飞的威猛形象后,纷纷投降。10. 鄂国喑呜表后身,瀛公宛转留遗息:岳飞以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他的事迹激励后人。11. 解道狂胡运已微,只今白羽昼长飞:文天祥认为元朝已经衰落,只是暂时还未灭亡。12. 铁衣自风石马汗,一夕犁庭转战归:“一夕”指的是一天之内,意思是说文天祥在一夜之间就打败了敌人,收复了失地。
    【赏析】:
    《题仙岩文丞相祠》是一首七律,写文天祥在仙岩山的诗篇。首联写文天祥被俘北上时的情景;颔联写文天祥被俘北去后,各地纷纷响应他的号召;颈联写文天祥在狱中仍然坚持抗敌的信念,表现了他的气节;尾联写文天祥被押赴刑场前的情景。全诗通过对文天祥抗元的描写,赞颂了他的忠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北上后的一首诗。诗人首先写文天祥被俘北上时的情景:丞相仓皇出虎穴(指文天祥出使元营),夜半真州鬓成雪(真州即今江苏省仪征县。真州在宋代是军事要塞,所以叫真州)。接着写文天祥被俘北去后的情况:江南是处万马尘,海上堪挥一腔血。这里既写出了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又写出了他处境的危险。
    然后写文天祥在狱中仍然坚持抗敌的信念。丈夫变名难变心(指文天祥虽改名换姓,但其爱国之心不变),此心在宋不在身。意思是说文天祥虽然被俘,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从行少年四五辈,倜傥千秋荆聂伦。这里的“四五六辈”是指文天祥手下的一些青年志士,他们在文天祥的带领下英勇善战。最后写文天祥被押赴刑场前的情景:崖山波腥鼓欲死,柴市星寒碧初垠。这里既写出了敌人的残暴,又写出了文天祥临危不惧、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首诗通过赞颂文天祥的抗敌精神和民族气节,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历史的真实面目,让人们认识到只有正义的力量才能战胜邪恶,只有坚持真理才能取得胜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