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为百谷王,苍然带燕齐。烛龙张眸七曜夺,巨鳌頫首三山低。
回风叠浪恒萧瑟,错落珠玑闪蛟室。蜃气晴嘘析木云,鸡声夜唤扶桑日。
万古长容天地输,九秋不动鱼龙都。明公弱冠傍海屋,已下铁网钩珊瑚。
偶得浮槎名贯月,直泛银河叩星阙。帝女坛前五白茅,天公诏底双黄钺。
可但宗悫乘长风,东南自此戍烟空。三千犀毗水组练,五百鱼丽云艨艟。
昨者明州大计吏,楼船捧觞伏波跽。已传淮水缚长鲸,复道越裳来白雉。
如逢召写汉麒麟,中国须归有圣人。借问谁谋渤海对,王生元是一波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送王生还吴越》。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大中丞济南谷公家近沧海因署别号见志寻圣聪简眷开府吴越东南诸海复在四履故吏王生尝辱公国士之知乃属吴人钱叔宝为图而歌之。

注释:大中丞是官职,济南是地名,谷公是人名,“家近沧海”指他家靠近大海。“署别号见志寻圣聪简眷开府”指的是他在任职期间,有志于寻找圣人、洞察世事和广结善缘。“吴越东南诸海”是指吴越地区东南边的大海,“四履”可能是指他走过了四个地方。“王生”是他的旧友,“尝辱公国士之知”表示曾经受到他的赏识和帮助。“乃属吴人钱叔宝为图而歌之”指的是王生委托吴地人钱叔宝绘制了一幅画,并唱着这首歌来表达他对李公的感激之情。

海为百谷王,苍然带燕齐。烛龙张眸七曜夺,巨鳌頫首三山低。

注释:海洋是众多河流的汇聚之地,它像百谷之王一样统领着周围的一切。“烛龙张眸”可能是形容海潮涌动的景象,“七曜夺”可能是指日月星辰都失去了光彩。“巨鳌頫首”是指巨大的海龟低头的样子,“三山低”可能是形容山峰被海水淹没的景象。

回风叠浪恒萧瑟,错落珠玑闪蛟室。蜃气晴嘘析木云,鸡声夜唤扶桑日。

注释:风浪不断冲击着海浪,使得海面上的景色显得凄凉萧瑟,珍珠般的波浪在夜晚闪烁如同蛟龙居住的地方。“蜃气晴嘘”是指海市蜃楼出现时的景象,“析木云”是指云雾缭绕的树木,“鸡声夜唤扶桑日”则是用鸡鸣来比喻太阳升起的情景。

万古长容天地输,九秋不动鱼龙都。明公弱冠傍海屋,已下铁网钩珊瑚。

注释:海洋自古以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天地万物的精华。“九秋不动鱼龙都”是指在秋天的时候,海洋中的鱼类和龙都不会动。“明公”是尊称,“弱冠”是指二十岁成年,“傍海屋”是指居住在海边的房子上。“已下铁网钩珊瑚”是指已经布置好了渔网,准备捕捞珊瑚礁周围的鱼群。

偶得浮槎名贯月,直泛银河叩星阙。帝女坛前五白茅,天公诏底双黄钺。

注释:偶然得到了一张能够穿越到月亮的船票,直接乘坐它穿越银河去拜访天宫。“帝女坛前五白茅”是指传说中嫦娥居住的蟾宫中有五根白色的芦苇,“天公诏底双黄钺”是指得到天帝的诏书,意味着得到了权力和地位。

可但宗悫乘长风,东南自此戍烟空。三千犀毗水组练,五百鱼丽云艨艟。

注释:宗悫是一位英勇的将领,他乘着长风破浪前行。“东南自此戍烟空”是指从此以后东南沿海不再有战争烽火。“三千犀毗水组练”是指用犀角和丝线编织成的铠甲和盾牌,“五百鱼丽云艨艟”是指用鱼鳞制成的战船以及云母做的装甲。

昨者明州大计吏,楼船捧觞伏波跽。已传淮水缚长鲸,复道越裳来白雉。

注释:昨天在明州的军务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正在为李公敬酒。“楼船捧觞伏波跽”是指有人为李公献上了美酒,李公跪拜接受了敬意。“已传淮水缚长鲸”是指有人在淮河水域成功捕获了一头巨大的鲸鱼。“复道越裳来白雉”是指有人从远方带来了美丽的白鸟。

如逢召写汉麒麟,中国须归有圣人。借问谁谋渤海对,王生元是一波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