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登江上山,颇爱江上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烟树。
长风不起渔歌闲,大鹄小凫争往还。坐身突兀峭茜表,着眼莽苍熹微间。
归来举头触四壁,但觉膏肓有泉石。谁洗丹青开墨素,令我苍翠流裀席。
摩挲旧游亦如此,仿佛烟霞指端起。山凹那当别有云,天低不辨谁为水。
吴兴王孙妙自知,不讳前身为画师。直将平远苕霅趣,写出滉瀁金焦奇。
老夫手挈卢敖杖,更办鸱夷五湖舫。欲作寰中汗漫游,即披此卷神先往。
《赵松雪重江叠嶂图歌》,元代诗人钱惟演的作品,此诗作于作者任浙西廉访使、提刑按察使时。
昔登:往日。
颇爱:很喜欢。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烟树:在天空可以看见归船,在云中可以看到烟雾中的树木。
长风不起渔歌闲,大鹄小凫争往还:没有风浪的时候,渔民唱着歌悠闲地垂钓;大鸟和小凫在水边争相嬉戏。
坐身突兀峭茜表,着眼莽苍熹微间:站在高耸的山峰上,放眼望去是一片茫茫的山景。
归来举头触四壁:回到住处抬头一看,四周都是墙壁。
膏肓有泉石:膏肓指的是心病,泉水石是指清凉之处。
谁洗丹青开墨素:是谁用画笔清洗了白色的颜料和黑色的纸张?
摩挲旧游亦如此,仿佛烟霞指端起:抚摸旧日的游历,好像指头上的烟霞一样。
山凹那当别有云,天低不辨谁为水:山坳里那里一定另有云雾,天空很低分辨不出谁是水。
吴兴王孙妙自知,不讳前身为画师:吴兴的王家子孙很聪明,他毫不隐瞒自己曾经是个画家。
直将平远苕霅趣,写出滉瀁金焦奇:直接描绘出平缓深远的苕溪和霅溪景色,画出了波澜壮阔的金山和焦山的奇观。
老夫手挈卢敖杖,更办鸱夷五湖舫:我拿着卢敖的手杖,准备去乘那只五湖的船。
欲作寰中汗漫游,即披此卷神先往:想要在天下遨游,只要打开这个卷轴,精神就会立刻飞到那里。
鉴赏:
此诗写于作者任浙西廉访使、提刑按察使时。诗人对江南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其艺术成就也颇为出色,堪称元代咏画名篇。全诗分六段,每段四句,共二百二十行,一千零四十八个字。
第一段(“昔登”八句):
昔登:往日。
颇爱:很喜欢。
天际:天上。
归舟:指归人或归船。
烟树:指山间雾霭中的树木。
长风:顺风,这里指顺风放舟。
大鹤:大雁。
凫(fú):水鸟名。
坐身:站立时身体。
突兀:高耸,高耸入云。
着眼:注视。
莽苍:广大无边的样子。
膏肓:心上的疾病,比喻内心的忧患。
泉石:泉水石头,借指清静幽美的环境。
第二段(“长风”八句):
长风:大风。
渔歌闲:渔船上唱歌悠闲自在。
烟云:烟云缭绕,形容景物朦胧迷离如烟云般飘渺。
直将:就是直把、简直的意思。
漾(yìng):水面泛动的样子。
溟渤(míng bó):水波浩荡貌。
平远:平坦而遥远的地方。
苕溪:(今浙江长兴县北之苕溪)。又名霅溪,是浙江一条流经湖州的长河。苕,通“苕”,一种草本植物的茎,这里用作地名。
浒:水边。
烟霞指端起:像烟霞一般在空中举起。
第三段(“归来”八句):
归来:回来。
举头:抬头。
触四壁:触物及墙皆为四面墙壁环绕,形容居处简陋。
膏肓有泉石:膏肓指的是心病,泉水石头是指清凉之处。
谁洗:是谁清洗。
丹青:绘画的颜料和工具。
墨素:黑色的纸。
摩挲:抚摸,此处指反复玩味。
旧游:从前游览过的地方或事物。
烟霞:云雾和山色,多借以形容风景美好的地方。
第四段(“山凹”八句):
山凹:山的凹陷处。
谁为:谁能够成为,即谁能成之乎。
天低不辨:天太低看不到什么。
谁为水:谁能够成为水。
吴兴王孙:吴兴,今浙江湖州市。王孙,王族的后代子弟。
妙自知:非常清楚。
自:自己。
直将平远:简直要表现江南水乡的平坦广阔。苕溪、霅溪,都是指江南一带的大河流。
漾:水面泛动。
滉瀁(kuàng zá):波涛汹涌的样子。
金焦:金山和焦山,都是江南名胜。
第五段(“老夫”八句):
老夫:我。
手挈:用手提着。
卢敖杖:卢敖手杖,卢敖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善于持节杖,这里比喻画笔。
鸱夷:古代一种皮制的袋子,用来装东西的,这里指五湖之船。
汗漫:任意游荡,随意遨游。
第六段(“欲作”八句):
欲作:想实现。
寰中:天下。
汗漫游:随心所欲地游玩。
即披:马上展开阅读。
此卷:指这首诗。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理想境界。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十分真挚深沉,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