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卜筑董家村,村中风物宛可论。董家犹称孝子里,丈人别作素侯门。
门前草没车马迹,邻父虽过不争席。数枝慈竹溪上青,二月墙头杏花白。
蚕子欲帖千芳齐,习习春风生杖藜。人如畏垒无惊辙,业学尸乡不养鸡。
有田七百但种秫,酿得新醪如刺蜜。榖在何须用虎防,杏成任自从人乞。
有子策奏天人奇,回头却笑昌黎诗。男儿遇酒即快饮,人不识,安用天公知。
【注释】
董村: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有小董村、大董村。
丈人:岳父,这里指董姓的长辈或亲家公。
卜筑:建造房屋。董:姓。
风物:自然景物。
犹称:仍以……自比。
素侯门:汉代列大夫的爵位,因封地多在边邑,故称为“素侯”。
草没:草木掩没了车马痕迹。
争席:争夺座位。
慈竹:嫩竹。
蚕子:蚕卵。
习习: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杖藜:手杖。藜(lí),草名。
畏垒:畏惧垒垒山。传说黄帝居轩辕时,常驾着云朵而游,人们称之为“畏垒”,后因以“畏垒”指代皇帝。
尸乡:尸乡是商朝诸侯国,即商汤所封的商地。
用虎防:比喻用武力防御。
杏成任自从人乞:杏树结果了,可以随意让人来讨取。
策奏:上奏。天人奇:上天给予的奇异的人。
回头却笑昌黎诗:回头看着自己写的诗歌,却笑着讥刺杜甫。昌黎诗:指杜甫的《秋兴八首》。杜甫曾自称:“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昌黎诗,指杜甫的诗作。
男儿遇酒即快饮:男子汉遇到美酒便开怀痛饮,不受拘束。
天公知:天帝也知道。
【赏析】
此诗为《全唐诗》卷七五二所收。董氏原籍不详,但据诗中描写,当为一望无际的平原乡村,环境恬静,风景优美。诗人与岳父同住于一个名叫董村的小村庄,这里没有车马往来的喧嚣,只有春草长高,野花盛开,一片宁静和谐。诗人在此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每日里与邻里交往甚密。他赞美这里的人们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甚至把邻居的父老视为至亲好友,可见其对这种淳朴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诗中还写到村里的几户人家,他们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温馨家园。诗人对这些村民充满了感激之情,他用自己的笔墨表达了对这份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留恋。
诗人的内心世界却是复杂多变的。他虽然热爱自己的家乡,享受着这份宁静美好的生活,但却时常陷入沉思之中。他对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感到熟悉而亲切,但又似乎无法完全融入其中,因为他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萦绕心头。这种矛盾的情绪使他常常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答案。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董村小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渴望和向往。诗中的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象,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董村小隐歌》是一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的作品。它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董村小隐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农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