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忽破三月来,淮南尚可淮北去。
欲借春光寄胆瓶,着花不见沙边树。
酒杯即防儿辈狎,物色难遣吾诗遇。
似应官职解相趁,其柰年光留不住。
婆娑老态时一生,蓄育闲愁日千绪。
江左莺花了何限,大抵英雄回首处。
淮北吟
二月忽破三月来,淮南尚可淮北去。
欲借春光寄胆瓶,着花不见沙边树。
酒杯即防儿辈狎,物色难遣吾诗遇。
似应官职解相趁,其柰年光留不住。
婆娑老态时一生,蓄育闲愁日千绪。
江左莺花了何限,大抵英雄回首处。
注释:
(1)淮北吟:写于元末农民战争的前夕,当时作者正流寓江淮一带。
(2)二月:指农历二月,此时正是春天来临之时。
(3)忽破:突然冲破。
(4)三月:泛指整个春季。
(5)淮南:指当时的江淮地区。
(6)淮北:指长江以北地区。
(7)胆瓶:一种小瓶子,用来盛放香料或药材等物品。
(8)着花:开花。
(9)见:通“现”。
(10)防:担心。
(11)物色:景色。
(12)相趁:相互追逐。
(13)奈:无奈,无可奈何。
(14)老态:形容人因年龄增长而显得衰颓的样子。
(15)蓄育:积累、培养。
(16)回首处:回顾往事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景物以及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首句“二月忽破三月来”,描写了春天的到来,暗示了时间的变化。接着以“淮南尚可淮北去”来表达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表示无论身处何方,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次句“欲借春光寄胆瓶”,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之情。他想要通过春光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将心中的喜悦和希望传递给他人。
接下来的两句诗中,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着花不见沙边树。”这里的“着花”比喻了自己的才华和成就,而“沙边树”则代表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暗示了诗人对于个人境遇和命运的担忧与思考。
在第四句“酒杯即防儿辈狎”中,诗人提到了自己的家庭琐事,表明了自己对家庭生活的关心和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年轻人的教育和引导的重要性。
在“物色难遣吾诗遇”这一诗句中,诗人用“物色难遣”来形容自己的诗歌创作过程,暗示了诗歌创作需要灵感和素材的积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和执着。
第六句“似应官职解相趁”,则是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感叹和批判。他认为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和权谋斗争是阻碍个人发展的障碍,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参与其中。
最后两句“其柰年光留不住”,则是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和珍惜。他认为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应当珍惜每一个瞬间,把握每一个机会,不留遗憾。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抱负,又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