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欲大统归文皇,健儿插羽起冀方。
隆准重瞳美髯秀,如云黑帜绿沈枪。
帜尾绒排七曜色,枪尖铁浴九秋霜。
毋论此枪丈二尺,尺刃能为万人敌。
㸌如掣电长绕身,袅若修蛇四生翼。
衔枚直透深阵后,立表时悬伏兵色。
白沟河溃呼吸中,金陵铁瓮无坚墉。
保儿身手岂不健,凡介岂敢追真龙。
紫茸甲雕赤骠死,若论元勋此枪耳。
贯镞中穿悬昧白,捍刃痕多断鳞紫。
星斗长依黼座边,虹霓不吐太平年。
宁如汉祖斩蛇剑,武库风多遽上天。

诗句释义与译文:

天欲大统归文皇,健儿插羽起冀方。

  • 注释: “天欲大统”意味着宇宙的秩序或法则倾向于统一,“文皇”即指明太祖朱元璋,这里指的是他的统治意图。“健儿”是英勇的士兵或战士。“插羽”可能指的是士兵们佩戴的盔甲上羽毛装饰的部分。“起冀方”指的是从冀州(今河北)开始兴起。
  • 译文: 天意想要统一天下,英雄士兵插上羽毛从冀州开始兴起。

隆准重瞳美髯秀,如云黑帜绿沈枪。

  • 注释: “隆准”指的是高高的鼻梁,“重瞳”是指眼睛有两颗瞳孔,“美髯”指的是美丽的胡须,“如云黑帜绿沈枪”形容旗帜的颜色和枪的材质颜色。
  • 译文: 高大的鼻梁、明亮的双眼、美丽的胡须,如同乌云般的黑色旗帜,绿色的枪身。

帜尾绒排七曜色,枪尖铁浴九秋霜。

  • 注释: “七曜”通常指的是日、月、水、火、木、金、土七颗星宿,这里用来形容旗帜的色彩变化。“九秋霜”可能指秋天的寒冷。
  • 译文: 旗尾像绒一样排列着七种颜色,枪尖被铁包裹着像九个月夜的寒霜。

毋论此枪丈二尺,尺刃能为万人敌。

  • 注释: “丈二尺”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丈二尺相当于120厘米。“尺刃”即长枪的枪刃。
  • 译文: 无论这把枪有多长(一丈二尺),都能成为战场上的利器,能够战胜成千上万的敌人。

㸌如掣电长绕身,袅若修蛇四生翼。

  • 注释: “㸌”可能是指快速移动的样子,“掣电”形容速度快得像闪电一样。“袅若修蛇四生翼”形容枪身细长,仿佛有四只翅膀在飞翔。
  • 译文: 就像一道闪电快速地围绕在身体周围,长长的枪身仿佛有四翼在飞翔。

衔枚直透深阵后,立表时悬伏兵色。

  • 注释: “衔枚”是指嘴里含着兵器,防止发出声音。“深阵”指敌人坚固的防线。“立表”可能是设置的标志或观察哨。
  • 译文: 含着兵器直接穿透敌人的坚固防线,设置的标志时刻显示敌军的位置。

白沟河溃呼吸中,金陵铁瓮无坚墉。

  • 注释: “白沟河”是北京附近的一条重要河流,“金陵”指的是今天的南京,“铁瓮”是南京城的象征,也是历史上的一个著名防御工事。
  • 译文: 白沟河的水在呼吸中崩溃了,南京的城墙坚固无比,无人能够攻破。

保儿身手岂不健,凡介岂敢追真龙。

  • 注释: “保儿”可能是指某个勇猛的将领,“凡介”指凡人。“真龙”指真正的龙,比喻英勇的将士或皇帝。
  • 译文: 勇敢的将士们身手不凡,凡人不敢追赶真龙天子。

紫茸甲雕赤骠死,若论元勋此枪耳。

  • 注释: “紫茸甲”指紫色战袍,“雕”是雕刻的意思,“赤骠”是一种马的名字,可能指战马。“元勋”指功臣。
  • 译文: 穿着紫色战袍、雕刻着图案的战甲,骑着赤色的战马牺牲了,如果要说功臣的话,这就是这把枪的意义。

贯镞中穿悬昧白,捍刃痕多断鳞紫。

  • 注释: “贯镞”是古代兵器的一种,这里的“矢镞”可能指的是箭矢的箭头。“昧白”可能是指不明之处。“捍刃痕”指刀刃上的伤痕。
  • 译文: 箭矢的箭头贯穿其中,刀刃上有太多的伤痕,这些伤痕大多是断裂的鳞状伤口。

星斗长依黼座边,虹霓不吐太平年。

  • 注释: “星斗”指的是天上的星星,“黼座”是帝王座位前的一种装饰,“虹霓”是彩虹和彩云,“太平年”指和平安定的年份。
  • 译文: 天上的星星常常围绕着帝王的座位,彩虹和彩云不会显现在太平的年代。

宁如汉祖斩蛇剑,武库风多遽上天。

  • 注释: “汉祖”指的是刘邦,他曾经斩杀过一条巨大的蛇作为武器。“斩蛇剑”可能是指这样的一把剑。“武库风多遽上天”形容武器因为其强大的力量而迅速飞上天空。
  • 译文: 不如汉朝的刘邦斩蛇剑那样威猛,它因为强大的力量而迅速升到天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