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明玉京堕来身,秀眉长额飘须鬒。
皎如野鹤翘鸡群,有冠却挂神虎门。
归来自制华阳巾,皂角出没中茅云。
手抄隐诀名登真,松风不厌旦夕闻。
后千馀年有孙君,自言曾受十赉文。
巾陶所巾鹿皮裙,访我海上霏烟昏。
父老巷视儿童奔,俱言神仙来试人。
愿孺宝此贻诸昆,后有优孟能称孙。
【注释】
通明:明亮。玉京:指仙界。堕来身:从天而降,化为凡身。秀眉长额:指神仙的面貌。飘须鬒:指神仙的头发。皎如野鹤翘鸡群:像野鹤、鸡一样洁白。有冠却挂神虎门:头上戴着神帽,但并不佩戴(象征神仙身份的神帽)。皂角出没中茅云:在草木丛中,皂角树长得郁郁葱葱。手抄隐诀名登真:亲手抄录着神仙的秘法和名称,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仙人。松风不厌旦夕闻:早晚都在聆听松林中传来的风声。后千馀年有孙君:后来一千几百年后有个孙君。曾受十赉文:曾受过神仙十次赏赐的符箓文书。巾陶所巾鹿皮裙:用鹿皮缝制的头巾。访我海上霏烟昏:拜访我,只见海上烟雾弥漫。父老巷视儿童奔:父亲和乡亲们看到儿童奔跑。俱言神仙来试人:都说是神仙来考验人们。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仙人降临人间的诗,全诗意蕴丰富,形象鲜明,富有传奇色彩。
此诗首句写仙翁降落凡间的情景:从天上飞落下来,变成了凡人。“堕来身”三字,把仙翁下凡的神奇变化,表现得既简炼又生动。次句写仙翁的相貌:“秀眉长额飘须鬒”。“秀眉长额”,形容其相貌俊美;“飘须鬒”,形容其头发乌黑。两句连起来,既写出了仙翁的形象,又为下文写他的变化作了铺垫。“皎如野鹤翘鸡群”,是说仙翁之貌高洁清白,宛若山野中的白鹤与公鸡。“有冠却挂神虎门”,是说他头上戴着象征神仙身份的神帽,但并不佩戴(因为戴神帽,反而更显得自己是个普通的人)。这四句是写仙翁的外貌特征。
第三句写仙翁降临时,他的服饰也发生了变化:“归来自制华阳巾”。华阳巾是一种古代的一种巾子,传说这种巾子是由仙人自制的。这里用“归来”二字,既表明了时间,又表明了仙翁的身份。“皂角出没中茅云”,写他头戴华阳巾的样子:“皂角出没中茅”,说明他的头上有黑色的发际线;“中茅云”则说明他头上的华阳巾是用皂草制成的。这四句是写仙翁降临时的服饰。第四句写他从华阳巾中悟到神仙之道:“手抄隐诀名登真”。这四个字是本诗的关键所在。“隐诀”即隐语或秘诀,指他得到神仙的秘籍,从而悟到神仙之道。“名登真”,就是得道成仙之意。
第五句进一步写他悟到了神仙之道后的言行举止:“松风不厌旦夕闻”。这句的意思是说,他早晚都在聆听松林中传来的风声。“松风不厌”表明了他对神仙之道的虔诚之心;“旦夕闻”则说明他经常在聆听松林中的风声,以期悟道成仙。这四句是写他悟道以后的言行举止。最后两句写仙人的现身:“后千馀年有孙君,自言曾受十赉文。巾陶所巾鹿皮裙,访我海上霏烟昏。”意思是说,一千八百多年之后,还有个孙君来到世间,自称曾受神仙十次赏赐的符箓文书。他头戴的是鹿皮做的帽子,身上披着用鹿皮制成的头巾。他来访问我时,只见海边上一片烟雾蒙蒙,看不清是什么景物。这四句是写仙人现身后的情况。
整首诗通过对神仙降临凡间的描写,表现了仙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表现了诗人向往神仙世界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