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工用整,起剪工用强。
神哉淮阴侯,变化乃无常。
举目尽乌合,出手成龙骧。
百战取中原,黥彭那得方。
精诚拒武涉,小谬请假王。
高帝抚孤雏,魂魄忧未央。
见谓高鸟尽,谓可良弓藏。
遗恨在匈奴,冒顿骄大荒。

注释:

  • 题阙:指题字在城墙上。
  • 孙吴工用整:指的是孙武(孙武)和吴起(吴起),都是古代的兵法家,擅长用兵。
  • 起剪工用强:起剪,是指起手就剪,形容行动迅速果断;工用强,是指工巧而力强。
  • 神哉淮阴侯:指汉王刘邦的谋士韩信(韩信),他的智勇双全令人敬畏。
  • 变化乃无常:形容事情的变化莫测,不可预测。
  • 举目尽乌合:举目,即放眼望去;乌合,是指像乌鸦一样杂乱无章的人或事物。
  • 出手成龙骧:出手,即采取行动;成龙骧,是指龙飞凤舞的样子,比喻气势磅礴,威风凛凛。
  • 百战取中原:指多次战斗之后最终取得中原地区的控制权。
  • 黥彭那得方:黥,是指墨刑;彭,是指彭越;那得方,意思是怎么能够做到公正。
  • 精诚拒武涉:精诚,即诚心诚意;武涉,是指张良;拒绝武涉是比喻坚决拒绝对方的诱惑或建议。
  • 小谬请假王:小谬,是指微小的错误;请假王,意思是请求被封为王。
  • 高帝抚孤雏:高帝,指汉高祖刘邦;抚孤雏,是指安抚孤儿寡母;魂魄忧未央:魂魄,是指生命;忧未央,意思是忧虑没有结束。
  • 见谓高鸟尽:见谓,是指看见;高鸟尽,是指高处的鸟儿已经飞走。
  • 谓可良弓藏:谓可,是指认为可以;良弓藏,是指好弓被收藏起来;比喻好的人才被埋没,不被重用。
  • 遗恨在匈奴:遗恨,是指留下的遗憾;匈奴,是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 冒顿骄大荒:冒顿,是指冒顿单于;骄,是指骄傲自大;大荒,是指广阔的荒野地带。

赏析:
这首诗以《题阙》为题,可能是一首描写战争和战略的文章或者是一篇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文章。诗中通过描绘不同历史人物的特点、行动和命运,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第一句“孙吴工用整”,提到了孙吴两位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他们善于运用策略和兵法,使军队更加整齐划一。第二句“起剪工用强”则是强调他们行动果敢、刚强有力。接着诗人提到韩信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他能够在战场上灵活应变,如神助般地指挥作战,令人敬畏。第四句“变化乃无常”则表达了韩信的多变战术和难以预料的战局。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述韩信的军事行动和战略思想。“举目尽乌合”描绘了战场混乱的景象,而“出手成龙骧”则形容其指挥下的军队威风凛凛,如同龙腾凤舞。这些句子展示了韩信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卓越的战略眼光。

诗人也表达了对韩信命运的惋惜:“百战取中原,黥彭那得方。”这句话反映了韩信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绩,但终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地位,反而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诗人对此表示了深深的哀叹和遗憾。

诗的最后一句“精诚拒武涉”则表达了张良面对诱惑时的坚定立场:“小谬请假王。”这句话暗示了即使面临小小的失误或诱惑,张良也能保持清醒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而“高帝抚孤雏”则展现了刘邦作为君主的仁爱之心,他对孤儿寡母的关怀之情让人感动。最后一句“见谓高鸟尽”与“谓可良弓藏”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末路的感慨:“遗恨在匈奴,冒顿骄大荒。”诗人感叹那些曾辉煌一时的英雄最终难逃命运多舛的命运,即使是曾经威震四方的将领也可能成为他人眼中的累赘或祸根。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命运起伏和英雄本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和个人命运的独特见解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