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彧剪诸昆,建安亦就图。
忠勋在宗社,不获保头颅。
魏恪猜群叔,彭城首见疏。
明德格乾坤,未免当门锄。
储胥既自彻,羽翼孑然孤。
唾手授萧郎,遗蘖召尔朱。
人事与天心,默应良不诬。
【注释】
阙:宫阙。
宋彧剪诸昆:宋彧剪除了他的同宗兄弟。
建安亦就图:在建安时期就已图谋不轨了。
忠勋:忠心耿耿的功勋。
宗社:国家与社稷,指皇帝和国家。
不获保头颅:不能保住自己的脑袋。
魏恪:魏文帝曹丕,字子桓。
猜群叔:猜忌叔父。
彭城首见疏:彭城首当众矢之的罪名,即被疏远。
明德格乾坤:以高尚的德行感化天地。
未免当门锄:不免被人当众铲除。
储胥:指东晋将领殷浩,字洪源,小名储胥。
羽翼孑然孤:像鸟儿没有了翅膀一样孤立无援。
唾手授萧郎:轻易地把权力交给萧道成(南朝宋建立者)。
遗蘖:留下的幼苗。
尔朱:尔朱荣,字天成,北魏宗室,封上党王,后专政,史称“六镇之乱”。
人事与天心:人的是非功过与上天的意志相符。
默应:默默相合,指人世与天道的和谐。
【赏析】
此诗是宋荦对北宋开国功臣赵匡胤的颂词。赵匡胤为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后来却被排挤出朝廷,最后落得个被毒死的悲惨下场。宋荦对此感到十分愤慨,于是写下这首七律,表达了自己对赵匡胤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当时政治黑暗的谴责。全诗通过赞颂赵匡胤的功绩,揭露了奸邪之徒对忠良的陷害,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表达了自己对赵匡胤的哀思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宋彧剪诸昆,建安亦就图”直接点明了题目中的“题阙”,即写在宫阙上的诗句。接着诗人通过对赵匡胤生平的叙述,表现了他对赵匡胤的崇敬之情。第三句“忠勋在宗社,不获保头颅”则进一步揭示了赵匡胤的不幸命运。最后两句“魏恪猜群叔,彭城首见疏”则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批判性评论,同时也暗含着对赵匡胤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感情深沉,既歌颂了赵匡胤的功绩,又揭露了当时的政治黑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深深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