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起索头,统万驾勃勃。
太武及文成,兵氛犹未歇。
高祖力用夏,三灵为之悦。
人文外以炳,天纲内多缺。
易世曾几何,奄然遂改物。
礼着忠信薄,斯言吾敢蔑。
【注释】
题阙:诗篇的标题。阙:指帝王宫殿前的望楼。魏氏:指北魏王朝。索头:即今甘肃张掖市东南,古称西河郡。统万:即今陕西靖边县境内之统万城,北魏时为夏国的都城。勃勃:拓跋焘,即北魏的太祖道武帝。文成:即拓跋浚,北魏的献文帝。高祖:指隋文帝杨坚,因起兵于陇右,故称“高祖”或“陇上”。力用夏:即平定了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统一了中国。三灵:指天、地、人,意即上天、地下、人间。炳:光辉灿烂。天纲:指天地之间。缺:不完整。易世:易代,换朝代。曾几何时:不多时。奄然:忽然。遂改物:改变事物。礼:指礼仪制度。忠信:忠诚与信用。薄:浅薄。蔑:轻视。
【赏析】
《题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歌颂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表达了对唐初统治者以文治国、重振儒学的赞赏之情。全诗共八句,每句皆紧扣一个中心词,即“统万”、“太武”、“文成”、“高祖”、“忠信”、“太常”,这六个词分别代表了六朝、北魏、唐朝、隋文帝、唐太宗和唐玄宗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及人物。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回顾与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现实的关注。
诗人开篇就提到“魏氏起索头”,这是对北魏王朝的直接指称,同时也暗示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随后,诗人转向了对北魏皇帝拓跋焘(即太武)的赞颂,认为其“兵氛犹未歇”,表明其在位期间仍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实力。接着,诗人又转向了对隋文帝杨坚的赞美,认为这是“太武及文成之后”,即在继承了太武和文成的遗志后,又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诗人又转向了唐朝,对唐太宗李世民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文外以炳。”这里的“人文”指的是唐朝的文化成就,而“外以炳”则是指其文化成就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还对整个东亚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诗人也指出了唐朝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天纲内多缺”,意味着虽然唐朝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治理国家、维护稳定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诗人又转向了对唐玄宗李隆基的评价:“易世曾几何,奄然遂改物。”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唐初和唐末两个不同时期的情况,表达了对唐玄宗晚年政治腐败和经济衰败的担忧。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看法,认为即使是再优秀的统治者也无法完全避免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
《题阙》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及其相关人物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己时代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以及对现实的关注,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