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平晋阳,六合在掌指。
如何后嗣昏,庙社同齐址。
诚臣抱吁虑,直哉乌丸轨。
徐方接陈壤,守经以俟死。
卫瓘终不免,伯阳竟远徙。
为身计若疏,为君斯可矣。

《题阙》

《周武平晋阳,六合在掌指。如何后嗣昏,庙社同齐址。诚臣抱吁虑,直哉乌丸轨。徐方接陈壤,守经以俟死。卫瓘终不免,伯阳竟远徙。为身计若疏,为君斯可矣》。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历史的沉浮,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切。

首句“周武平晋阳,六合在掌指”,开篇便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周武帝平定了晋阳,象征着统一的力量和权威。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如何后嗣昏,庙社同齐址”则揭示了一个悲哀的现实:继任者未能延续先祖的智慧与英明,国家的庙宇和土地也遭受侵夺。这里蕴含的是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批评。

诗人紧接着发出“诚臣抱吁虑,直哉乌丸轨。”的感叹,表明自己虽怀忧国之心,但却感到无能为力。这种情感反映了作者面对时局动荡时的无奈与挣扎。而“徐方接陈壤,守经以俟死”则表达了坚守道义的决心,即使局势凶险,也要坚守正道。这体现了王世贞对于道德信念的坚持。

最后两句“卫瓘终不免,伯阳竟远徙。为身计若疏,为君斯可矣”则透露出一种悲观情绪。诗人认为忠诚的卫瓘都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更不用说其他的人了。在这里,王世贞或许也在暗喻即使是贤能之士,也可能因为时运不济而无法施展抱负。尽管如此,他仍然主张“为君斯可矣”,表示即使个人的处境艰难,但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仍应尽职尽责。

《题阙》不仅是一首表达历史兴衰与个人感慨的诗歌,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批判与反思。诗中所体现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坚持原则、坚守信念的品格,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