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敌震四垂,天地为之裂。
铁骑过独松,宋胆悉以夺。
信公仗孤忠,群僚乃乌合。
弱卵压泰山,犹能整其辙。
天运久已去,人事那得说。
掩卷惜公才,世儒但称节。
【题解】
《题阙》是南宋末年诗人谢翱的一首七言律诗。谢翱,字皋羽,浙江德清人。宋亡后,他隐居不出,以诗文自娱。此诗作于元兵攻陷临安之后。
【注释】
强敌震四垂:四周的敌人强大,震动天下。四垂,四面。
天地为之裂:天崩地裂。
铁骑过独松:铁骑(战马),穿行于松林之中。
宋胆悉以夺:宋国的胆气全都被夺走了。宋国,指南宋。
信公仗孤忠:指作者对南宋王朝的一片忠心。信公指南宋大臣贾似道,仗孤忠即仗恃自己的一片忠心。
群僚乃乌合:群僚即群臣百官,都是一群乌合之众。
弱卵压泰山:比喻弱小的国家或势力压在强大的国家上,犹如泰山上的小卵。
犹能整其辙,犹:还;整:整理;辙,车行的痕迹,这里指道路。
天运久已去,人事那得说:天时已经失去,人事又怎能再说呢?
掩卷惜公才,世儒但称节:掩卷,收起书卷,表示不欲再读的意思。公才指作者的才能。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诗人谢翱的作品。元灭宋,作者悲愤至极,作此诗以悼念故国之君,寄托自己的哀思。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元兵南下,山河破碎,宋室覆灭,而作者仍矢志不渝,坚持抗元。后两句则借古人之语慨叹时运之不济,人事难料。
首联“强敌震四垂”,直承“天地为之裂”而来。这一句中“强敌”两字,点明“震四垂”的主因。“天地为之裂”则是“强敌震四垂”的直接后果,是下文所要着力描写的重点。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元兵的强大气势,更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忧虑之心,为下文作了有力的铺垫。
颔联“铁骑过独松,宋胆悉以夺”紧承“天地为之裂”而来。“铁骑过独松”,写元兵如入无人之境,势不可挡。“宋胆悉以夺”则进一步突出了元兵之强横无理,也表明了南宋灭亡已成定局。这两句既是对前文“天运久已去”的有力回应,又为下面“群僚乃乌合”、“弱卵压泰山”等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以下几句都是写元兵入侵后的惨状。颈联“信公仗孤忠,群僚乃乌合”,写元朝权臣贾似道倚仗自己一己之私心私利,欺君误国,致使南宋危在旦夕。尾联“弱卵压泰山,犹能整其辙”,则是对前文“天运久已去”的有力回答。这两句中,“犹”字既写出了元兵的凶暴残暴,又表现出了南宋军民的坚韧不屈;“弱卵压泰山”既写出了南宋国土的狭小,又写出了元兵的力量之大;“犹能整其辙”既写出了宋人的团结一致,又写出了他们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尾联“天运久已去,人事那得说”是全诗的中心所在。这一联既写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又表现了他坚持抗元的坚定信念。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八句,但却将一个诗人的爱国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中间两联,既写景又抒情,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相得益彰,使读者既能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又能体会到他的坚贞不屈、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此诗用笔极有分寸,既不过分张扬,也不刻意压抑,而是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手法,将一个诗人的爱国之情、民族之恨表达得十分充分、真切、感人至深。这种表现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