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谢膺试,鲁公戒求辟。
于中岂泊然,大小犹有择。
奈何策华腴,而夺隐士职。
前辙既已迷,后轨践其迹。
是巧靡不师,畴能已日革。
浮云翳其眸,欲辨人间色。
何如皓魄澄,群曀自辟易。

诗句释义

  1. 赞皇谢膺试,鲁公戒求辟:赞皇县有一个人考取了科举考试的功名,而鲁公(指唐代名臣张九龄)则告诫人们不要随意接受官职。
  2. 于中岂泊然,大小犹有择:在这其中难道可以心安理得吗?无论大官小吏都有选择的权力。
  3. 奈何策华腴,而夺隐士职:为何要选拔富有的人来担任官职,却剥夺那些隐居山林的贤士的职位呢?
  4. 前辙既已迷,后轨践其迹:以前的道路已经让人迷失,后面的道路又何尝不是如此?
  5. 是巧靡不师,畴能已日革:即使是巧妙的计谋也没有不被学习的,谁能一天之内改变这种状况呢?
  6. 浮云翳其眸,欲辨人间色:就像被浮云遮住眼睛一样,难以分辨世间的是非黑白。
  7. 何如皓魄澄,群曀自辟易:不如明亮的月亮清澈明朗,乌云自行消散不见。

译文
赞皇县有人通过了科举考试,鲁公则提醒人们不要轻易接受官职;其中难道可以心安理得吗?无论是大官还是小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为什么要选拔富有的人来担任官职,却剥夺那些隐居山林的贤士的职位呢?以前的路已经被人走迷了,后面的路又如何呢?即使是巧妙的计谋,也没有不被学习的,谁能一天之内改变这种状况呢?如同被浮云遮住眼睛一样,难以分辨世间的是非黑白。不如明亮的月亮清澈明朗,乌云自行消散不见。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皇县考取科举考试的功名和鲁公告诫人们不要轻易接受官职的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无奈和对隐士的同情。诗人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官场和隐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同时也表达了对公正、公平的社会的追求和向往。此外,诗中也蕴含着对自然和真理的尊重,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评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