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马躏中原,遂扫东南陲。
天地尽为元,生人安敢违。
伦物俱澌尽,存者仅一丝。
许生当色辰,强起修饰之。
虽复风俗颓,犹守六经遗。
奈何拘方士,龂龂生哫斯。
不闻夫子言,吾欲居九夷。
【题解】
本诗为明末清初诗人吴嘉纪的一首七绝。此诗写于明末,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感慨生民涂炭。全诗以“题阙”二字为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
【注释】
(1) 题阙:指题写于宫阙之上的诗文。
(2)边马:指边疆上的战马。
(3)遂扫东南陲:即扫除东南边境。
(4)天地尽为元:指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归元。
(5)伦物:指万物。
(6)存者仅一丝:指幸存的人只有极少一部分。
(7)许生:指许由(相传为唐尧时代的贤人,隐居箕山,不食周粟而饿死)。
(8)色辰:指有德之人。
(9)强起修饰之:勉强修饰自己。
(10)风俗颓:风气败坏。
(11)方士:指信奉神仙之说的人。
(12)哫斯:固执己见的样子。
(13)九夷:指古代东方少数民族。
【译文】
边疆战马践踏中原大地,于是扫荡东南边境。
宇宙间一切事物皆归元,生民怎敢违抗天命?
万物俱已消亡殆尽,幸存的人只有极少数。
许由当有德行之秋,勉强修饰自己来适应。
即使风俗败坏,也仍守着六经遗训。
奈何拘泥于方士,固执己见而不肯变通。
没有听到孔子的话,我真想移居到九州之外。
【赏析】
本诗是明末诗人吴嘉纪的一首七绝。诗中抒发了诗人在国事危急之时的忧国忧民情怀。诗人在国事危急的时刻,深感生民涂炭,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跃然纸上。全诗以“题阙”二字为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
首句“边马躏中原,遂扫东南陲”,描绘出一幅战争烽火连天,国家危难的惨景,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之情。“天地尽为元,生人安敢违”,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无奈和忧虑,认为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人们只能顺应自然法则,不敢违背天命。颔联“伦物俱澌尽,存者仅一丝”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看法,认为所有的万物都已经消亡殆尽,剩下的人只是少数,形势非常危险。颈联“许生当色辰,强起修饰之”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有德之人的期望,希望这些有德之人能够挺起脊梁,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尾联“虽复风俗颓,犹守六经遗”则表现了诗人对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认为虽然国家的风气已经败坏,但仍然有人坚守传统价值观,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