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歌甫罢,红潮登脸色。
十里卷珠帘,三衢缓金勒。
勿起人我相,须藉恬澹力。

【注释】:

①辰玉:指作者自己。应试:应考,科举考试。留都:南京(古称)。赋此:作诗赠别。兼:也。孟孺:作者的朋友孟孺。

②鹿鸣歌甫罢:即《鹿鸣》诗中的“呦呦鹿鸣”句意。

③红潮登脸色:用《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见贾母、王夫人、李纨时”的描绘。

④十里卷珠帘:形容车马众多。

⑤三衢缓金勒:形容车辆多,马匹多。衢,通“途”,道路。

⑥勿起人我相:不要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比较。

⑦须藉恬澹力:必须依赖平和淡泊的心境。恬澹,平静淡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赴南京参加科举考试途中,为同去的朋友孟孺而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又表现了诗人的旷达胸怀和高远志向。全诗四句,每两句一韵,平仄相对,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耐人品味。

首句“鹿鸣歌甫罢”,点明题目,并引出下文的内容。“鹿鸣”出自《诗经·小雅》,原意为《小雅·鹿鸣》篇中的诗句,这里指作者与友人共饮之乐。

次句“红潮登脸色”,以形象化的语言描写饮酒后的情态。“红潮”指脸颊泛起的红晕,这是酒后的生理反应,也是友情的外化。“色”在这里既是颜色,又是脸色,即面部表情。整句意思是说,饮酒之后,脸颊泛红,面带喜色,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愉悦之情。

三、四句“十里卷珠帘,三衢缓金勒。”则是从视觉角度进一步描绘饮酒场面。“十里”指代的是距离,说明宴会地点离作者所在地很远;“卷珠帘”则形象地写出了宴会热闹非凡,宾客云集的场景;“缓金勒”则表明主人热情好客,频频劝酒,让宾客们尽情享受。整句诗既体现了宴会的热烈气氛,又反映了主人的热情好客。

尾联两句“勿起人我相,须藉恬澹力”则是作者对友人的劝诫和期望。“勿起人我相”指的是不要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比较,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须藉恬澹力”则是强调要依赖平和淡泊的心境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放下心中的杂念和欲望,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饮酒场面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欢乐祥和的画面,同时也寄寓了作者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