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何沉沉,君王养渊默。
征姿却郑袖,选藻疏唐勒。
岘山不自高,汉水何知益。
极目平楚遥,油然被膏泽。
乃知大王风,来自君子德。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高斋”、“君王”等意象抒发了作者对明君圣主的赞美与期盼。
第一句“高斋何沉沉”,意思是:书房何其高峻而沉静。诗人用“沉沉”一词来形容书斋之高,既表现书斋的高大、深邃,又表现书斋中人深沉的性格特征。
第二句“君王养渊默”,意思是:君王修养着深沉、宁静的品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君王能够像深潭一样涵养自己的情感,像大海一样保持自己的平静。这两句话是互文见义,都是以“沉沉”和“渊默”来描绘书房的高大、深邃以及人物的性格品质。
第三句“征姿却郑袖”,意思是:楚王的仪容姿态,使郑袖感到羞愧。“征姿却郑袖”一句是化用《韩诗外传》上卷中的典故:“楚王游于云梦之中……有风飒然至者,王乃披衣而先迎之曰:‘何风之始兮?’对曰:‘清风吹之,乱天下也。’王曰:‘吾闻多言数穷,不如守静。’乃闭左阁,听之,无为而已矣。”楚王在面对美人郑袖时,能够“披衣而先迎”,不卑不亢,从容应对。这种从容的态度,正是他内心修养的结果。“征姿却郑袖”一句是对君王的赞美。
第四句“选藻疏唐勒”,意思是:挑选贤士,疏远谄谀之人(唐勒)——唐勒指战国时期楚国的谋臣唐眜。这句诗意在说明君王善于选用人才,能够远离阿谀奉承之徒。唐勒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谋臣,因劝谏而遭到谗毁被驱逐,所以这里用来比喻那些阿谀奉承的人。
第五句“岘山不自高”,意思是:岘山不会自己增高。“岘山”代指汉高祖刘邦。“高自”“不自”都是谦词,意谓自己不会自高自大。
第六句“汉水何知益”,意思是:汉江的水,哪里会知道自己的水量在增加呢?这两句是说:岘山不会自己增高,汉江也不会知道它的水量在增加。这两句话是互文见义,都是以“自高”、“何知”来描绘汉高祖的谦虚。
第七句“极目平楚遥”,意思是:极目远眺,只见平野苍茫。“遥”字写出了视野之远,境界之阔大。
第八句“油然被膏泽”,意思是:受到君王德泽的滋润而心情舒畅。“油然”是形容心情愉悦的样子。
第九句“乃知大王风”,意思是:这才懂得大王的风度。“乃知”就是才知道的意思。
第十句“来自君子德”,意思是:来自君子的品德修养。
这首诗写楚王的仪容姿态,表现楚王的雍容大度、谦逊有礼,同时赞扬楚王能选拔贤才、远离谄媚者,表现出楚王具有高尚的品格。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形象生动鲜明,意境深远悠长。
【答案】
为襄王题懋德斋
高斋何沉沉,君王养渊默。
征姿却郑袖,选藻疏唐勒。
岘山不自高,汉水何知益。
极目平楚遥,油然被膏泽。
来自君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