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侯赋郊居,有圃非远而。
春至百卉芬,珍木郁参差。
畴为当心者,名朴了不奇。
直上三百尺,旁樛千万枝。
雨雪避弥漫,日月为蔽亏。
上覆柴桑庐,下荫中散池。
微风荡浮萍,莹作青琉璃。
时时手一编,骄旸我何知。
返照自西来,胡床与俱移。
柽柳不盈把,樵采来相欺。
豫章甫蔽牛,匠石已见窥。
人命故匪长,巧者复凿之。
请以庄生社,咏为大朴辞。

【注释】

(1)朴:朴素无华的树木。这里指树。

(2)当心:居中,中心。

(3)柴桑:用柴草盖的屋子。庐:房屋。

(4)莹:光洁。

(5)青琉璃:一种颜色像青玉的琉璃。

(6)时:时常。手:持。编:书卷。骄:骄矜,自大。旸:日。

(7)返照:太阳落山时的余光。照:阳光。西来:西边落下。胡床:一种高脚坐具。

(8)不盈把:不满一把。樵采:打柴采集。相欺:互相欺骗。

(9)豫章甫:用竹子编成的帽子。蔽:遮盖。牛:耕牛。匠石:古代善于木工的巧匠。窥:看。

(10)人命故匪长:人的寿命本来就不长。匪:通“非”,不是。

(11)复凿之:又去凿他。

【赏析】

此诗为《沈银台大朴园》的序诗。诗人以“朴”为主题,通过描写园中的景物与活动,表现了园主的隐士情怀和高尚情趣。

首句“隐侯赋郊居,有圃非远而”,点题,写隐侯在郊野建宅,种树造园。次句“春至百卉芬,珍木郁参差”是说春天来临,各种花草都散发出芬芳的气息,珍贵的树木参差错杂地生长着。第三句“畴为当心者,名朴了不奇”是说园中央有一棵朴树特别引人注目,这棵朴树并不奇特。第四句“直上三百尺,旁樛千万枝”承上句进一步写朴树高大挺拔,枝干扭曲盘绕,向上可达三百余尺。第五句“雨雪避弥漫,日月为蔽亏”是说下雨时,枝叶能遮住天,使天空变得阴暗;下雪时枝叶能挡住风雪,使天空显得朦胧不清。第六句“上覆柴桑庐,下荫中散池”是说树顶覆盖着柴草做的屋顶,树下有水池可供灌溉。第七句“微风荡浮萍,莹作青琉璃”是说微风吹过水面,荡起水波,使得水中的浮萍也好像晶莹剔透的青琉璃一样美丽。第八句“时时手一编,骄旸我何知”是说时不时地拿着一本书读,对夏日的炎热毫不在乎,因为内心恬淡宁静。第九句“返照自西来,胡床与俱移”是说夕阳从西边斜射过来,坐在一张胡床上看书,不知不觉就移动位置了。第十句“柽柳不盈把,樵采来相欺”是说杨柳枝条不够长,只能用手轻轻抚摸一下,而打柴人却以为它是一棵大树。最后两句“豫章甫蔽牛,匠石已见窥”是说一个穿着用竹子编成的大帽子的人在牛角上遮荫,工匠石公已经看出他的用心了。第十二句“人命故匪长,巧者复凿之”是说人们寿命本来很短促,只有那些聪明的人才能超越自然。第十三句是全诗的总结,写诗人以朴树为喻,表达了自己隐居田园、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