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意气高天云,少小弯弓三百斤。
抗表那愁中执法,入门长揖大将军。
尺书立扫无诸烬,一箭能收下濑勋。
名大中山饶谤箧,家贫太史絓深文。
脱骖始释越石父,买丝肯绣平原君。
归来自种南山豆,有饭仍夸菜三九。
春秋癖喜元凯先,月旦评甘子将后。
亭午方餐法喜食,六时不醉声闻酒。
林间豹蔚长迷雾,匣里龙渊空犯斗。
偶闻时事忽抚膺,及语功名但摇首。
扁舟过我娄江城,紫气煜煜如拖旌。
主人病聋复病哑,枉汝谈佛仍谈兵。
初疑藕孔修罗出,稍觉莲花般若生。
天下总需公辈在,人间岂数王郎名。
何如抖擞无明尽,携手金鳌顶上行。

【注】1.曾侯:指曾公亮,北宋宰相、名将。2.抗表:指抗金名将岳飞。3.尺书:指岳飞的家信。4.下濑勋:指岳飞的“尽忠报国”。5.中山饶谤箧:中山有诽谤之匣。6.太史絓深文:指宋代王安石变法。7.脱骖始释越石父:指东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兵追杀,得一老翁相助,脱险后,老翁赠诗云“脱骖始释越石父,买丝肯绣平原君”。8.归来自种南山豆:比喻自己不问政治,隐居山林。9.有饭仍夸菜三九:意喻自己生活清苦。10.亭午方餐法喜食:意为在中午吃斋饭。11.月旦评甘子将后:意喻自己的才能不及人,甘居人下。12.林间豹蔚长迷雾:比喻才华横溢,却遭小人陷害。13.龙渊空犯斗:比喻才华横溢,却遭小人陷害。14.偶闻时事忽抚膺:意喻自己关心国家大事,但无能为力。15.及语功名但摇首:意喻自己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16.扁舟过我娄江城:意喻自己的隐居生活。17.紫气煜煜如拖旌:形容曾公亮官运亨通。18.主人病聋复病哑:意喻曾公亮的耳聋病重,无法听讲佛法。19.枉汝谈佛仍谈兵:意喻曾公亮的耳聋病重,无法听讲佛法。20.初疑藕孔修罗出:意喻曾公亮的耳聋病重,无法听讲佛法。21.稍觉莲花般若生:意喻曾公亮的耳聋病重,无法听讲佛法。22.天下总需公辈在:意喻曾公亮的耳聋病重,无法听讲佛法。23.人间岂数王郎名:意喻曾公亮的耳聋病重,无法听讲佛法。24.何如抖擞无明尽:意喻曾公亮的耳聋病重,无法听讲佛法。25.携手金鳌顶上行:意喻曾公亮的耳聋病重,无法听讲佛法。

【译文】

曾侯曾公亮,志气冲天高,少年弯弓三百斤,抗表那愁中执法,入门长揖大将军,尺书立扫无诸烬,一箭能收下濑勋,名大中山饶谤箧,家贫太史絓深文。脱骖始释越石父,买丝肯绣平原君,归来自种南山豆,有饭仍夸菜三九,春秋癖喜元凯先,月旦评甘子将后,亭午方餐法喜食,六时不醉声闻酒,林间豹蔚长迷雾,匣里龙渊空犯斗。偶闻时事忽抚膺,及语功名但摇首,扁舟过我娄江城,紫气煜煜如拖旌,主人病聋复病哑,枉汝谈佛仍谈兵,初疑藕孔修罗出,稍觉莲花般若生,天下总需公辈在,人间岂数王郎名,何如抖擞无明尽,携手金鳌顶上行。

【赏析】

此诗是曾公亮《寄曾几》诗中的一首。曾公亮(1036年—1107年),字明仲,建昌南丰(今江西临川)人,曾巩第四子。嘉祐二年进士,累迁枢密副使。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拜相。神宗即位后,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哲宗即位后,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绍圣年间因上书力谏免新法而被贬谪,于惠州编管。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卒。谥号“文正”。

曾公亮为宋朝一代名臣、良相。《宋史·卷二百零五·列传第六十九》有传。他的诗文都有较高的成就。其词清新自然,与其父曾巩齐名并称“曾门”,世称“一门三公”或“一门两制”。他的著作有《易童子问》、《论语解》、《老子解》等十一种,又辑曾巩所著《隆兴经进东坡先生墓志铭》《亡友黄几复墓志铭》《本朝艺文志》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